利用物理实验落实素质教育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2-4 12:02:50 |
|
|
机,指出观察的正确方法。
在实验时,不仅要求学生要注意观察,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在观察后进行思维活动。在探索事物变化规律时,这种思维活动往往很复杂。要通过分析.比较.抽象.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最后才能概括得出规律。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时机。
例如:学习《楞次定律》时,学生通过演示(或学生)实验的观察会感到磁铁的运动方向与闭合电路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有联系,但这看到的只不过是表面事实。要得出楞次定律还必须有一个思维过程。教师在黑板上画好实验简图后,一边实验,一边指导学生观察,又把实验现象用符号标在实验图上。若用“+”表示磁通量增加,用“-”表示磁通量减少,且将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板书如下: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和综合,学生感到楞次定律易于理解了,且可简记为“来之拒,去之留”。应用易行。
这种以实验为开端的“实验─观察─思维─理解─记忆─应用”一系列心理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机结合,可有效地突破这类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思维活动训练,是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极好机会。
在教学中,许多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若不是事先就告诉学生选用哪种仪器,如何去做,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掌握的规律去“设计”实验。这样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开发。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物理: 乐音和噪声 下一个物理: 让物体飞起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