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小实验主要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探索性实验及应用性实验。笔者下面就分别阐述这几种实验的做法。
1、定性小实验:在讲解“惯性、惯性现象”一节时,老师先让学生一起动手,把自己的钢笔帽放在纸条上置于桌子边缘,用铅笔迅速打击纸条的另一边,迅速抽出纸条,而钢笔帽仍站立不动;再将钢笔帽立于书上,匀速推动书前进,当书碰到障碍物时书停止运动,而钢笔帽却向前倾倒。通过这两个简单的小实验,老师提出两个问题;
(1)在第一次实验中,钢笔帽为什么不随着纸条一起运动呢?(2)在第二次实验中,钢笔帽为什么不随着书一起停止运动呢?根据这两个“为什么”,老师引入新课。学生急于想知道实验现象中的“为什么”,带着问题听课,很快就进入到学习物理的情境中去了。
2、定量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简单的测量实验都可以随堂完成。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用量筒测水的体积;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用伏特表测干电池的电压……其优点是:(1)讲解仪器构造和使用方法时有实物对照,避免纸上谈兵,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动眼、动手、动耳、动口、动脑、动笔,使学生各感官系统都有机地协调运转起来,使记忆更加牢固;(4)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老师可以及时予以纠正。
3、探索性小实验:由学生随堂小实验引入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如讲解“压强”一节时,老师先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1)拿铅笔尖压在自己的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手疼痛的感觉,分析得出“物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2)再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顶住这只笔的尖端和平端。轻压后,比较两指的疼痛感,又得出“压力相同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物体受力面积有关”的结论。然后再引入“压强”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4、应用性小实验: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后,学生动手做一些应用小实验,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讲了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的内容后,老师指导学生做实验。有些同学取出了废日光灯管内的灯丝,有些同学取出了废白炽灯泡内的灯丝,在实验室内将这段导体串联入电路中,加热灯丝,发现灯变暗了,电流表的示数小了,理解了“有些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随堂小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还可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学生随堂小实验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掌握实验原理、提高认识能力的科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的“乐趣”,最后形成对学习的“志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