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适用于司南版选修3-2)
[教学过程]
⑴分组实验器材:电池组灵敏电流计原、副线圈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滑动变阻器一根长漆包线(稍粗)对折多次成的绞状线(两头括去漆)导线若干。
⑵教学流程设计:
投影(或板书)问题1:怎样做才能产生感应电流?
分组讨论:①怎样从现有的器材中获得磁场?②怎样判断导线中存在电流?③怎样用上面器材判断电流的不同方向?④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式有哪些?
由于学生己经有了初中和前面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先自已设计探究方案(教师巡查指导),并在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或教师)对方案进行归纳总结:
①让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绞状漆包线)在磁场中运动,a平行于磁感线运动b切割磁感线运动(垂直和斜向);
②将条形磁铁插入和拔出螺线管(螺线管和电流计组成闭合电路);
③将通电副线圈插人和拔出和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的原线圈;
④在③的基础上让通电副线圈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并将副线圈放人原线圈中,改变副线圈中电流。
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
各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在实验中发现新的问题、现象和自己的猜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案例评析:
根据高中物理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本节课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为学生创造较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他们勤思考,多交流,在思考中和交流、探究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案例二:如何应用楞次定律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
a先要求学阅读课本,并注意书上的“首先…然后…最后…和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请同学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b让学生相互讨论,认识和体会到解题时必须有这样的思路。
下发练习题讲义,让学生根据上面的要求进行练习。
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两个大小相同的空心圆筒a和b,a是硬纸做的,b是铜做的,它们都固定在离水平地面的同一高度。让两根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落下并各自穿过圆筒a和b,它们落地的情况是
A穿过a的磁铁先着地 B穿过b的磁铁先着地
C两个磁铁同时着地 D穿过a的磁铁比穿过b的磁铁着地时的即时速度大
教师巡视,发现题目做得好的学生和有概念错误的学生,让他们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讲评。
…………
教学案例评析:
⑴《标准》在选修3-2模块中明确提出“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还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笔者认为,学生通过一次实验探究总结得出楞次定律,在认识上还比较肤浅,离理解层次还有相当的距离。教师应让学生反复进行实验和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而不是设计脱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去解决理想化的问题。
⑵楞次定律是在实验探究中,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因此,对它的理解也应该在教师设计的多次实验中进行。本案例把读书和分析书中的叙述作为理解楞次定律的途径,这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不相吻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