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的几点建议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28 13:59:14 |
|
|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物理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如果设置巧妙、新颖、直观,就会在很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便捷地引导学生探知的路径,有效地巩固、提高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就是我多年的实验教学的探索,对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的改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学校有一套器材,为了将实验现象变得更清晰,我在废电炉丝上取了5、10的电炉丝。实验时,用浸过乙醚的棉花盖在电阻上,通过观察乙醚燃烧快慢确定产生热量的多少。既使实验简化了,又更加直观了。
二、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上使用小桌和泡沫塑料来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但是器材不便找到,不能实现分组实验。我改用盛细沙的矿泉水瓶代替小桌,用细沙代替泡沫塑料。实验时,将矿泉水瓶放置在细沙上,倒置改变受力面积,往瓶里加细沙可以改变压力大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人人都能实验了。
三、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材上所采用的方法是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之间向下吹气。这样在演示时学生不易观察。我采取的办法是,点燃两支蜡烛,让同学们用吸管从两只烛焰的中间吹气。观察到两只烛焰相互靠近。既让同学们体验到物理的趣味性,也使实验生活化,让同学们感受生活中的物理无处不在。
四、内能做功演示实验
原实验用塞子将试管口塞住,若塞子塞得不紧,会漏气,若塞得太紧,则可能会引起试管炸裂发生危险。如果将塞子换成一团比试管内径稍大,浸湿的棉花,塞到试管里。点燃酒精灯,水被加热到一定程度后,棉花团就会慢慢地向管口移动,最后被轻轻地喷出。
改进后不但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而且把内能做功的过程放慢了,使学生看得更清楚。
五、光的色散现象
教材上光的色散现象的演示是让一束太阳光照在三棱镜上,在白屏上观察色散后的色光。但该实验如遇阴雨天气或教室、实验室采光不好就会受到阻碍,无法正常开展。如果用多媒体投影机代替太阳作为光源,大屏幕代替白屏。就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如果晚上进行实验,效果会更好。
六、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光学部分重要的学生探究活动,同时也是学生探究实验中的难点。
在实际实验中,烛焰容易受空气气流影响晃动,从而导致像大小不稳定,不便于学生找出最清晰的像。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变短,因此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必须重新确定三者的高度。另外,在传统光屏上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也是不容易的。
针对以上情况,将实验中的烛焰改为由数码管显示的“9”来代替(显示“9”是为了观察实像倒立的特点),实验效果更明显。
另外,在改进的电光源的面板和光屏上都画上线条,方便观察、比较和记录成像大小,更有利于得出成像的规律。
七、骨传导
教材上演示骨传导是让学生用牙齿咬住音叉,使音叉发声从而感受骨传导。但是学校实验室音叉数量有限,不能实现人人都同时进行试验。
MP3耳机人人都有,我们可以利用它来体验骨传导。先让MP3连接耳机并播放音乐,然后把耳朵捂起来,这个时候就听不到音乐了。再将MP3耳机贴着额头,由于头骨与声音震动发生共鸣,就能再一次听到音乐了。
|
上一个物理: 物理实验考察力度在增加 下一个物理: 没有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