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的提出
在新世纪的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按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新课程理念的基本内涵是: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学生的自由学习,倡导科学探究,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被打破,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学生也要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重视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一转变教师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组织教学?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的思维方式就是科学探索的思维方式,按照物理的思维方式——探究式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问题。
2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与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探究方案,指导学生在课堂内按设计的计划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仿照科学家探求末知领域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等途径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其理论依据主要是:20世纪初,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做中学”的主张。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提出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他主张不要把科学知识当做绝对真理教给学生,而应作为有证据的结论;教学内容应呈现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学生也应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习。同时,以皮亚杰为代表的现代认识心理学家们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也为人们将科学探究程序转化为探究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育与知识问题上发展了杜威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把教、学、做一体化,“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充分体现了教学法和生活法的合一。
3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设计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一般有7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制订计划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表达交流得出结论、评估。
3.1 创设情景, 激发动机,提出问题
按照布鲁纳学习的内部动机理论,主张学习者抱有的内部动机才是形成学习的真正动力。所谓内部动机,是想要在学习本身中发现学习的源泉和报偿。以内部动机为动力的学习者,不要求任何别的外部报偿。他所要求的报偿就是对于该活动的出色的结果的满足感,或是对于活动过程本身的喜悦。例如,想练就高超的球艺,想掌握出色的画技,想巧解数学难题,想非凡地解决问题,想展开探究活动等,都是受这种内部动机的驱使,才使学习得以形成的。因此,在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部动机。所有的探究都从好奇心开始,为了达到课堂探究的目标,教师要创设情景,把问题呈现出来,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能在简单层次上像科学家那样去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探究。
3.2 合理猜想,形成假设
通过设疑,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引起对问题的讨论和争辩。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树立假设和猜想的阶段,主要是靠直觉思维的作用。它具体表现为思维主体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从总体上直接加以认识和把握,以一种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并迅速解决问题或对问题作出某种猜测。直觉思维在科学发现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创造发明中独特的思维品质。安培从电流磁效应现象直觉到磁的成因应是电流,提出分子电流的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法拉第由电能产生磁的现象,根据直觉提出了磁也能产生电的假说,然后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爱因斯坦更是一个具有极强直觉能力的科学大师,他在26岁到37岁时分别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并不是在已有的理论体系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靠他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直觉和灵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对研究的课题作出大胆的有根据的猜想和假设,而不必去追究推测的理由,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有时假设即使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要他们自己通过实验去认识。
3.3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是从动手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自己设计,让他们得到一种科学探索的体验,感悟探究的艰难,之后再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3.4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在探究学习中,师生是处于协作关系。教师提供各种必要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作为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并不是说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并要注意收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发现其错误,提供有关他的失败信息,并及时修正其探究的过程。
3.5 分析论证
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初步结论,并尝试对实验结论进行描述。
3.6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可以相互补充,互相完善结论,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学生认知结构来归纳结论,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
3.7 评估
评估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通过评估能优化探究方案,并有可能引起新的发现,导致新的探究过程的开展。评估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并不是这7个探究步骤都要涉及,也不是每个过程都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不同问题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可灵活掌握。
4 教学示例 - “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4.1 提出问题
先让学生重温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及右手定则,然后教师出示一个线圈和一个灵敏电流表G,并把它们连成一个闭合回路,再出示一个条形磁铁,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同时认真观察灵敏电流表G指针的偏转情况即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接着教师发问:此时的感应电流方向可否用右手定则来判断?我们能否找出一个更普遍的规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4.2 猜想形成假设
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猜想一下,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4.3 实验与探索
教师先介绍线圈的绕向及电流表G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再复习一下安培定则二。然后,学生二人一组接好闭合回路进行实验探索,并把观察结果填入备好的表格内。
4.4 分析归纳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时,感应电流使B感与B原方向相反,阻碍磁通量的增加 ;¢↓时,感应电流使B感与B原方向相同,阻碍磁通量的减少。并让学生仔细品味课本上的楞次定律的表述以加深理解。
4.5 深化规律
应用楞次定律,再去判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和该实验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使学生认识到右手定则能判断的或不能判断的,楞次定律都能判断;出示练习题,启发、引导学生试着判断感生电流方向,进一步总结出楞次定律应用的步骤。
5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要注意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例如在学生对某一现象有大量感性认识时,讲授法可能会是一种更适当的选择。
科学探究活动是循序渐进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探究实践中不断积累,因此, 探究式教学的总体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先简单后复杂,使探究活动的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另外由于课堂探究教学受教学内容和时间的限制,教师要做好科学安排。
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教师应根据每次活动中的操作目标,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要多鼓励、多肯定。
6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课堂变活跃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浓了,学生既能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解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实验能力。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