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发射观看的小朋友们看到火箭升空 都非常激动

火箭升空瞬间
【搜狐科学消息】北京时间12月15日上午10时31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遥感卫星八号”送入太空。随着火箭升空的我国首颗公益小卫星,也是我国首颗青少年科普卫星——“希望一号”也顺利地进入了运行轨道。“希望一号”的主要飞行任务是搭载青少年提出的“天圆地方”科学实验方案、建立业余无线电空间通讯及进行太空摄影。据了解,“天圆地方”科学实验方案是由北京市景山学校小学三年级学生刘重华提出的,当时她才只有一年级。“天圆地方”实验设备对直径约一毫米的五种颜色颗粒在轨状态进行拍照并传回地面,由此即可观察到微重力条件下五色颗粒真实的运动状态。
一年级学生提出五色土方案 理想是成为女宇航员
来自北京市景山学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刘重华,是一位漂亮的小女孩。她家住在中山公园旁边,从小就到公园内玩耍。她说,最喜欢的就是社稷坛最上层的五色土: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因此,在学校接到方案设计活动通知时,她就想到如果把五色土放到太空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于是,小重华在爸爸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个方案的设计,并最终得到了专家的青睐。
小重华和太空非常有缘分,她的名字里“重华”二字就是一颗星星的名字。而且,她的小名也是“星星”。或许也是家庭的熏陶,小重华对航天科技类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小重华说,自己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女宇航员,到时能到天上去,将自己小时候的这个实验匣拿下来。
航天科技集团投资超三千万 我国第一颗青少年卫星
希望一号卫星是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奥组委主办的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中国青少年研制的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据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小卫星发起人之一的韩光熙介绍说,集团投资超过三千万元,旨在为青少年进行科技实验提供一个平台,促进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及创造能力。他说,刘重华的“天圆地方”实验方案简单易行,相对于其他方案来说更易观察到明显的效果。
据中国宇航学会介绍,卫星发射成功后,中国科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宇航学会将继续开展一系列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天圆地方’五色土图形在太空中变化情况竞猜活动”、“希望一号图像识别大赛”、“全国青少年希望一号卫星通信竞赛”和“希望一号在轨运行监测活动”等等。(罗园)
“希望一号”卫星简介:
“希望一号”科普卫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起,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免费为广大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希望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为主研制,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并做了适应性改进。围绕卫星的设计、研制、发射和使用,中国科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宇航学会,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共同策划和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全国性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
“希望一号”是一颗只有60千克重的小卫星,采用八边形立柱框架结构,装载“天圆地方”五色土实验设备、轻型宽视场彩色相机、无线电通信转发器及测光仪等仪器,具备进行“天圆地方”五色土太空实验、太空摄影和太空无线电台等三种功能。刘重华提出的“天圆地方”五色土实验从全国青少年提出的105个入选方案中脱颖而出,经过航天专家评审和特殊设计,才达到上天要求。
&nbs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