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7月21日电 (记者蓝建中)日本研究人员在21日的美国专业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文章指出,在重元素含量高的星系中,也会发生伽马射线爆发。
而此前人们一直认为,伽马射线爆发是伴随着重元素含量很少的大质量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而出现的现象。
来自日本京都大学、国立天文台、东京工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2008年3月25日天琴座方向发生的一次暗伽马射线爆发的观测,获得了上述成果。
伽马射线爆发是宇宙中最强的爆炸现象之一,其通常会在数秒至数十秒的时间内剧烈喷发出伽马射线。在发生伽马射线爆发的地方,通常会有可见光、近红外线等持续闪耀几天或数周,这些“余辉”是探测伽马射线爆发的主要依据。而有一类伽马射线爆发的“余辉”转瞬即逝,普通观测仪器难以捕捉到,使此前人们认为它们似乎不会产生可以探测到的光学“余辉”。它们因此被称为暗伽马射线爆发。其数量据推测在宇宙伽马射线爆发总量中占到一半左右。
2008年的那次暗伽马射线爆发发生后,联合研究小组利用位于美国夏威夷的昴宿星团望远镜的近红外摄像分光装置进行观测,成功检测出了近红外线“余辉”并确定了发生爆发的星系。分析发现,爆发是在重元素量非常多的星系中发生的。
在进一步计算发生爆发的星系中重元素的量后,研究人员发现,用原有的单颗大质量恒星爆发的模型很难解释这次暗伽马射线爆发。
京都大学宇宙物理学研究员桥本哲也指出,爆发有可能是在两颗星的撞击融合等机制下发生的。这表明,迄今仍被诸多谜团笼罩的暗伽马射线爆发可能拥有与伽马射线爆发不同的产生机制,这将成为研究伽马射线爆发的种类和起源的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