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跃(左一)在模拟舱内进行脑电极试验
9月11日,火星试验志愿者王跃在模拟舱里度过了第100个飞行日,模拟飞船飞离地球超过1600万公里。谈及近期的试验生活,王跃在电子邮件中说:“试验工作越来越忙,工作量很大,但我会努力调适好身心状态。”
据中方试验队翻译王永生介绍,试验已经进入高峰期,王跃和其他志愿者有时睡得很晚。除了像采集血液、唾液、尿液以及提取DNA之类的基础工作外,每天还要至少进行三项大的试验,休息娱乐时间减少,志愿者自己组建的多国小乐队也暂时停止了演奏。目前已经开展了孤独环境下的心理研究、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反应研究等十多项大型试验,以及拉力器、跑步机等体能训练,几天前王跃还接受了心脏彩超检查。
据航天员心理教员刘芳介绍,在密闭试验3个月左右的时期,人容易出现心理疲劳等症状,由最初的新鲜好奇,转向烦躁和各种不适应。他们加大了对王跃心理支持的力度。中方专家团队定期给王跃写信,进行心理辅导,及时提供家人的情况,还为他发送连环小故事等。针对长期密闭环境下人可能出现听觉退化等问题,俄方也对志愿者实施了舒尔茨听觉训练。

资料图:5月18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参加俄欧“火星-500”试验的中国志愿者王跃(后排右一)和其他6名来自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的志愿者出席记者见面会
王跃说,他每天必做的事就是打开邮箱,阅读新闻消息,特别是体育新闻。中方试验队每天为他下载发送中文新闻,一方面是让他及时了解外界信息,另一方面是防止王跃因长期脱离汉语环境而感到孤独,帮助他缓解压力。王跃在信中自述感觉良好,传出了舱内自拍娱乐的一些照片,看上去精神比较振作。
目前志愿者实行轮流值班制。王跃每6天值一次班,职责是监控舱内温度、湿度等情况,并向地面指挥大厅及时报告。针对很多网友关心的洗澡换衣等生活问题,王跃介绍说,平均每10天洗一次热水澡,脏衣服和其他生活垃圾通过特定通道传出舱外。一日三餐以俄罗斯和欧洲提供的罐头食品为主,“味道比较淡,起初吃不惯,现在已经适应了。”他还说,外国志愿者已经喜欢上中国茶叶,期待能再运一些进来。
什么是火星-500计划?
新华网北京6月3日电 “火星-500”是一项在地面实施的模拟载人火星探测试验,由俄罗斯联邦航天署、俄罗斯科学院及欧洲航天局等机构联合进行,整个试验分为3个阶段实施。

资料图:5月18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参加俄欧“火星-500”试验的中国志愿者王跃出席记者见面会
2007年11月15日至29日,俄方和欧洲航天局分别选派5名男性和1名女性志愿者,在位于俄首都莫斯科的一个面积150平方米的居住舱和一个100平方米的医学舱内连续工作、生活了15天,检测了舱内生命保障系统、指挥和控制系统、通信保障系统和医学监测局域网系统,完成了“火星-500”的第一阶段试验。
2009年3月31日,为期105天的“火星-500”第二阶段试验正式启动。由4名俄罗斯人、1名法国人和1名德国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进驻一组全封闭试验设施。这组设施包括操作间、办公室、4个相互连通的居住舱和用于模拟火星表面的外部舱。他们的任务是模拟飞往火星和绕火星轨道飞行。
2009年4月8日,欧洲航天局公布参加第二阶段试验的志愿者撰写的“火星日志”,内容是他们在健身、种菜、做饭、睡觉等方面的新奇感受和诸多小麻烦。这些志愿者每天都要完成各种模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