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D. Martínez-Delgado/MPIA)
在此次新观测过程中拍摄的一幅照片的负片,黑色的臂状结构和微弱的恒星云环绕NGC 7531螺旋星系。研究小组表示,观测结果显示质量只有螺旋星系1%至5%的大型潮汐流在这种星系周围较为常见。本地宇宙的星系群存在几个潮汐流,其中包括大角星流,这些潮汐流应该是一颗被银河系吞噬的矮星系的残余。但星系通过吞噬生长并不是潮汐流的唯一来源。麦哲伦流是连接恒星与大小麦哲伦星云的一座桥梁,据信由银河系的两个卫星星系险些发生碰撞形成。
4.恒星带环绕星系

恒星带环绕星系(图片来源:Jon Lomberg)
画家想象图,橙色斑点是一个小型卫星星系,随着被一个体积更大的螺旋星系的巨大引力撕裂,卫星星系形成一个恒星带。在此之前,天文学家利用详细的电脑模型展现螺旋星系周围的潮汐流以及其他星系吞食标志可能的景象。新观测结果显示,所有预测中的特征都存在于宇宙之中。研究论文作者表示,这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证明当前有关星系进化的模型是正确的。马特奈兹-德尔加多说:“根据宇宙论模型的预测,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通过吸积100到200个矮星系形成。”
5.伞形结构

伞形结构(图片来源:MPIA 的R. Jay GaBany和D. Martínez-Delgado)
照片呈现了距离地球大约3500万光年的螺旋星系NGC 4651,一个被撕裂的矮星系的残余形成与众不同的伞形结构。这把“雨伞”是此次观测中发现的亮度最高的潮汐流。天文学家第一次发现这个结构是在1959年,但被解释为一个被吞噬的矮星系的残余还是第一次。
6.潮汐退却

潮汐退却( 图片来源:MPIA 的R. Jay GaBany和D. Martínez-Delgado)
画家的想象图,展现了被撕裂的矮星系形成NGC 4651伞形潮汐流的可能路径。在可见像中,这个星系的盘部分隐藏起来,此次新观测使用的NGC 4651负片揭示了星系东侧另一个恒星碎片壳,为矮星系之死提供了线索。马特奈兹-德尔加多说:“矮星系是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系统,它们随后合并形成类似银河系这样更大的系统。我们当前在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等螺旋星系周围观测到的矮星系是这一过程的幸存者。”
7.风暴之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