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面三个撞击坑分别以蔡伦、毕昇、张钰哲命名 |
|
|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0-9-21 11:40:39 |
|
|
新华网北京9月20日电(记者陈玉明)月球上如今又增加了3个以中国人命名的撞击坑,他们是蔡伦、毕昇和张钰哲。
记者20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今年8月2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了由中国科学家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将月面3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实现了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
至此,月球上共计以14个中国人的名称命名了19个月球地理实体,包括12个撞击坑、2个月溪和5个卫星坑。
蔡伦是东汉时期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人;毕昇是北宋时期著名发明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活字排版印刷术的发明人;张钰哲是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新中国首任天文台台长,1928年他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星,开创了中国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
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总体部主任、中国月球地名命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刘晓群介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活动始于17世纪初期的欧洲。目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管理和审批是由世界各国公认的权威天文学术组织——IAU负责。
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必须遵循IAU的各种规则和程序。首先,被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本身须具备特定的条件,比如,须具有特殊的科学研究应用价值,直径须大于100米,对其进行命名有助于月球研究及月面测绘等。其次,所命名的名称也必须符合IAU规定的要求,比如,撞击坑只能以著名科学家姓名命名,且须为去世三年以上的科学家;山脉则以地球上山脉名称命名等。
据介绍,月球作为全人类的共有财产,任何研究者都有权基于科学研究的需要向IAU申报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
经过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在轨运行,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8台有效载荷共获得原始数据约1.37TB,目前已获得经各种校正和处理后生成的数据产品约5.13TB,并且取得了以国际先进的全月球影像图和三维地形图等为代表的研究成果,为开展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奠定了技术基础。
刘晓群说,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能从侧面反映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也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家利用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影像数据首次申报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获得批准,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是探月工程一期科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成果,对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后续发展及其科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据了解,自1935年至2009年期间,IAU共审查批准了1993个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其中有1592个撞击坑。 (责任编辑:罗园)
|
上一个宇宙奥秘: 中国用嫦娥工程影像数据申报月球地理命名获批 下一个宇宙奥秘: 发现号航天飞机最后一次移往发射台(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