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渺的月球上,如今又增加了三个以中国人命名的撞击坑,这三个人是蔡伦、毕昇和张钰哲。
月球上共有14个中国人名
昨天来自国防科工局的消息称,我国利用嫦娥工程影像数据首次申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最近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月面上的三个撞击坑用我国著名科学家蔡伦、毕昇和张钰哲的名字来命名,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至此月球上共计以14个中国人的名称命名了19个月球地理实体,包括12个撞击坑、2个月溪和5个卫星坑。
目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管理和审批,是由世界各国公认的权威天文学术组织———IAU负责。8月2日,IAU批准了由我国科学家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将月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
侧面反映中国探月成绩
中科院探月工程总体部主任、中国月球地名命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刘晓群介绍说,之所以是零的突破,第一,这次是用我国月球探测工程获取的数据来命名的,第二是我们中国科学家自己来争取审批的。获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有利于中国继续开掘深空探测空间,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此领域所取得的成绩。
据了解,自1935年至2009年期间,IAU共审查批准了1993个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其中有1592个撞击坑。在已命名的地理实体中,仅有11个中国人的名称。
背景
蔡伦、毕昇、张钰哲简介
蔡伦(63年—121年),我国东汉时期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人;
毕昇(约970年—1051年),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发明家,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活字排版印刷术的发明人;
张钰哲(1902年—1986年),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新中国首任天文台台长,1928年他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星,开创了中国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