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卫星”,护卫星
发射测试站卫星空调组成员片刻不离把守“嫦娥二号”
当“嫦娥二号”卫星安静地躺在测试间里,有一群航天人片刻不离地守在身旁。为了给她提供舒适、洁净、安全的环境,他们钻地沟不嫌脏、日夜守护不嫌累,如同老鹰般敏锐地观察“敌情”。
他们———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卫星空调组,被誉为卫星的“卫星”。
地沟里蒸桑拿
通往设备机房的通气管道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枢纽。钻进地沟检查,确保管道状态良好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这是一项又脏又累的活,进去之前,都要用雨衣和雨靴把自己武装一番。地沟高半米,人得猫着腰行进,碰到有大片积水的地方,还得爬到管道上前行。
黑乎乎的地沟有500多米,让初次进来的人很不适应。虽然有强光手电,但也只能看三四米远。最难耐的还是管道里的高温。为检查管道密闭性,之前要充上水蒸气,于是,在两头密闭的地沟里,他们得享受一天的
泡浓茶防瞌睡
卫星空调组的主要工作是确保卫星测试大厅保持特定的温湿度。“卫星是宝贝疙瘩,对环境要求极高。尤其碰到恶劣天气,对温湿度影响很大,更得保持高度警惕。”组员周富强介绍说。他们一方面要时刻关注电脑屏幕数据变化,一方面要定时进行设备巡查,连一个螺丝也不放过。
他们的岗位需要24小时坚守,3人3班倒。姚得欣轮班时间是凌晨1点到早晨8点。昼伏夜出的生活不仅辛苦,更要承受生物钟的颠倒带来的折磨。往往是用两周的时间适应了,又要进行轮岗值班。
独自面对冰冷的机器长达8小时,对于值夜班的人来说,难免容易犯困。“给自己泡杯浓茶,不停地用冷水洗脸,不停地去设备间转转。”姚得欣用各种方法解乏。“晚上他从没打过瞌睡,因为每次我来检查时,就查看温湿度的历史曲线,都很平稳。假如他疏忽了的话,曲线就会起伏很大。”组长沈剑忍不住夸奖他。
“老宁到,故障除”
发射区地面技术勤务保障部助理宁群丁被誉为“活图纸“发明家”
在托举“嫦娥”飞天的西昌航天城里,有一位航天人来自陕西铜川,从1984年西昌卫星发射场第一颗卫星发射升空起,就一直扎根在这大凉山腹地深处。转眼已过26年,参加卫星发射任务已达56次。获得各种荣誉20次,二等功1次,为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就是宁群丁,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宁”。
都说“老宁”是个大忙人,白天想找他一定要去发射场区,肯定在塔架下;晚上找他一定要去办公室,肯定在加班。“嫦娥二号”发射在即,老宁也忙得跟陀螺一样,记者见到他时,连续熬了两个通宵,双眼通红。
老宁的职务是保障部助理,负责发射区地面技术勤务保障工作。久经沙场,老宁能对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性能状态做到“一口清,问不倒”,对塔架设备设施、管线布局甚至塔上数十万个螺栓的型号、分布情况了如指掌,被公认为是“活图纸”。
“塔架上有啥疑难杂症就找老宁,包能解决!”大家都这么评价。
记得某次任务中,临近发射,回转平台需要打开。节骨眼上,三联平台迟迟未动。所有参试人员的心一下揪起来了,专家连忙赶到现场,查看了电路、油路,一切良好。10分钟过去了,再不解决就错过“发射窗口期”了!
老宁赶来了。只见他简单查看了一下后,立即查出故障所在———简单拨弄两下,平台立马又转动。大家夸他“火眼金睛”,老宁笑曰:“我熟悉这些设备跟自己身体一样,哪儿不舒服当然自个最清楚!”
聪明“绝顶”的老宁刚40出头,头发掉了一大半。他自嘲说是用脑过度,因为他特爱琢磨,时间几乎全都给了发射场。这不,这几天西昌天气不好,十几层高的塔架上悬挂着数百条卷起的防雨布把塔架跟“嫦娥二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