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昨日下午宣布,嫦娥二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第二次会议研究决定,嫦娥二号任务拟于9月30日开始加注火箭推进剂,10月1日至3日择机实施卫星发射。
据国家航天局官方网站透露,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第一发射窗口为10月1日18时59分57秒, 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可选择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嫦娥二号卫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主要目的是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后续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进一步深化嫦娥一号月球科学探测。
按照任务计划,卫星将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然后奔月飞行约112小时。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时,实施近月制动及轨道调整,进入100公里工作轨道。之后,卫星择机变轨,进入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验证轨道机动和飞行技术,拍摄后续任务虹湾预选着陆区图像,然后返回100公里圆轨道,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和科学探测。
目前,嫦娥二号任务各系统状态良好,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专家解读
嫦娥二号将经过五个飞行阶段
本报讯(记者 樊宏伟 通讯员 熊卫平 姜宁)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即将发射,当长三丙火箭托举嫦娥二号升空后,一直到卫星进入环月轨道,每一次变轨控制、在轨试验、上行指令、注入数据、关键操作,都将在位于航天城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实施。据记者此前探访时获悉,嫦娥二号卫星要经过五个飞行阶段,奔月途中还要多次变轨。
在严格的安检后,记者走进飞控大厅。宽敞明亮的大厅正前方一个长12米、宽4米的巨幅大屏幕一分为四,紧密相连,分别显示着来自发射场的画面、反映卫星飞行轨迹的三维动画图,以及各测控站、测量船分布图。大厅里,90多台显示工作台整齐一致,分为四排,共同构成了大规模的双网结构的网络系统。
嫦娥二号发射前的最后一次演练正在紧张进行中。身着蓝色工作服的科研人员端坐在显示屏前,全神贯注地收集从各测控站(船)发来的数据。调度的口令声、捕获目标的报告声此起彼伏。位于飞控大厅后侧的终端机房的科技人员,与前方人员遥相呼应,密切监视卫星的飞行状态……紧张的节奏,逼真的画面,让记者深切感受到浓厚的实战氛围。
“嫦娥二号绝不是嫦娥一号的简单重复,技术状态变化多达60多项。”中心朱民才主任向记者透露,“嫦娥二号卫星要经过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轨道段、月球捕获轨道段、环月运行段、试验轨道段等五个飞行阶段,中途要经过多次变轨,控制过程非常复杂,任何一次轨控异常均可能导致卫星飞行轨道偏离设计轨道,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应急控制,将会影响整个任务。因此,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
科技常识
什么是发射窗口
什么是发射窗口?发射窗口是指运载火箭发射比较合适的时间范围,这个范围的大小也叫做发射窗口的宽度。在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时,“零窗口”一直被媒体所报道,而所谓“零窗口”,在一定长度的发射窗口时间内,紧贴窗口上沿即最优时间实施发射,即如果发射窗口为1时至1时30分,“零窗口”就是指1时整。
“嫦娥一号”2007年的发射窗口为预留35分钟,在这35分钟内都可以发射。但在最后一分钟发射与在第一分钟发射相比,卫星燃料将要损失120公斤,这对总共只有1200公斤燃料的“嫦娥一号”是很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寿命。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分钟内不能正常发射,就只能取消发射计划,推迟到第二年重新确定发射窗口。
气象预报
发射现场十一前期有阵性降水
新华社电(记者 王希)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29日在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从目前情况来看,从29日到10月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气以阴天间多云为主,有阵性降水。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预警中心的判断,预计9月30日到国庆假期前期,空间天气平稳,太阳活动水平低,对“嫦娥二号”发射没有不利的影响。
他表示,气象部门会为发射中心做好滚动气象保障服务。
准备工作
嫦娥二号各大系统准备就绪状态良好
新华社电 记者从探月工程五大系统有关负责人处获悉,目前,各大系统产品和技术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