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铁铮 通讯员杨冰 姜宁)截止到昨天16时,“嫦娥二号”卫星已在地月转移轨道上运行约68小时,飞离地球约32万公里。昨天,北京飞控中心的专家就“嫦娥二号”飞行期间如何保证精准的测控能力进行了披露。
飞控中心轨道室主任谢剑锋说,“嫦娥二号”将要进行15公里降轨,我们的控制是在月球的背面,由于月球的遮挡,“嫦娥二号”的遥测信息不能传回到地球,我们地面的遥控信息也是不可能传给“嫦娥二号”卫星的,实际上处于一种“盲控”状态。
“这就相当于打靶,原来打5环就能满足‘嫦娥一号’要求,但‘嫦娥二号’要打10环,而且打的过程中还有障碍物穿越,就是月球。”他介绍说,虹湾区位于月球正面,“嫦娥二号”如果要成功拍摄到照片,必须在月球背面关掉发动机,从100公里轨道降落到15公里轨道。“但月球本身会阻挡测控信号,所以决胜的关键就在‘嫦娥二号’刚刚从月球背面转到正面的第一分钟。”
飞控中心总体室负责人汪赛进说,如果说探月工程是一部科技大片,总体室制定的协同工作程序就是这部大片的脚本。测控的第一道难关是制定总体飞控方案。“嫦娥二号”的协同工作程序有700多页,针对卫星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设计的应急预案有100多种。
如果说总体系统是执行任务的大脑,软件系统就是执行任务的手,所有飞控方案最终都需要软件去实施。软件室主任孙军介绍说,“嫦娥二号”任务整个软件系统大概有200多万行语句,一个不经意的错误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微软windows经常会发布一些补丁和代码,但作为航天飞行控制的软件,要尽量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