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挥控制大厅显示屏上显示嫦娥二号卫星第一次近月制动模拟动画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卫星于6日11时06分开始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32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嫦娥二号结束五天的奔月之旅,成为我国第二颗月球卫星。
卫星进入椭圆环月轨道
嫦娥二号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副指挥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介绍,近月制动是卫星飞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次轨道控制。嫦娥二号飞行到月球附近时,其相对月球的速度大于2.38千米/秒的月球逃逸速度,如果不减速,卫星将飞离月球。要实现绕月飞行,必须进行制动,将其飞行速度降低到月球逃逸速度以内,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月球卫星。
昨天上午11时0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地面测控系统,向嫦娥二号发出指令,卫星发动机准时点火,工作约32分钟后,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外测数据监视判断,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为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

遥测软件主管设计师姜萌哲
将择机实施轨道平面机动
据介绍,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嫦娥二号实施近月制动时距月面更近、速度更快、制动量更大。同时月球重力场对卫星轨道的摄动影响也相应增大,进而对轨道控制精度和近月点捕获后快速定轨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卫星的控制能力和测控系统的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太空刹车”使卫星结束奔月飞行,成功被月球捕获,进入周期12小时的椭圆轨道,成为我国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为“嫦娥二号”卫星最终进入工作轨道,进行科学探测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于近日择机对嫦娥二号实施一次轨道平面机动和两次近月制动,确保卫星进入周期118分钟的“使命轨道”。通过在轨测试后,卫星将开展科学探测活动。
解读
“第一次制动关乎实验成败”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助理宋军昨天表示,如果第一次近月制动失败,卫星就不可能进入环月轨道,这次探月就算是失败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近月制动还有补救措施,第一次没有。
近月制动风险比较大,将关乎科学实验的成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部长林益明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一次近月制动“对嫦娥二号卫星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也是关乎整个科学探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的节点。如果它没有制动好,比如速度太快,卫星正好在这个点上会离开月球,导致捕获不到,这样会造成后面的工作麻烦。”林益明表示,针对速度太快,虽有相应的预案和对策,但“风险也比较大”。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钱卫平称,月球上有山,控得不准而导致过低,有可能就会撞山,这对控制策略、测轨精度都带来新的考验。控制不够好就飞了,就不会被月球捕获,进入不到月球轨道。本报记者 郭少峰
现场
紧张过后是笑容
昨天上午1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遥控机房内,遥控发令员詹磊发出一串指令。11时06分,调度控制口令依次在大厅响起。“490N发动机开机!”“第一次近月制动开始!”大屏幕上,金黄色的卫星星体正朝着月球飞行。三维图形清晰显示出,卫星飞行留下的红色轨迹与绿色目标轨道渐渐重合。
“青岛跟踪正常!”“喀什跟踪正常!”“遥测数据正常!”大厅不时传来各测控站的报告声。约32分钟后,调度宣布:“发动机关机,第一次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