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卫星自10月26日下降到距离月球15公里的轨道之后,便开始对月球虹湾地区拍“特写”。昨天,连日来拍摄的月球“倩影”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了传回的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此次照片的成功拍照和顺利传回,意味着嫦娥二号圆满完成了任务。
10秒钟快速完成拍摄
这次嫦娥二号在虹湾地区拍摄了大量照片,此次发布的这张照片是科学家们精挑细选出来的。
这张月球虹湾局部影像图成像时间为10月28日18时25分,卫星距月面约18.7公里,分辨率约为1.3米。影像图中心位置为西经31度3分,北纬43度4分,对应月面东西宽约8公里,南北长约15.9公里。影像图显示,该区域表面较平坦,由玄武岩质的月壤覆盖,分布有不同大小的环形坑和石块,其中最大的环形坑直径约2千米。
“拍摄这张照片仅用了不到10秒钟!”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刘晓群介绍,当时卫星在距离月面18.7公里的高度,对虹湾地区偏西的位置进行拍摄。
按照飞控计划设计,嫦娥二号在虹湾地区共有16次照相的机会。刘晓群表示,前8次拍摄都是对月海进行成像试验,只有后8次才是拍摄虹湾区,此次公布的这张影像图就是最后一次拍摄的。
直径3米的石块清晰可见
“这张月图更清晰,更震撼!”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张嘉浩在嫦娥二号月图发布会上透露,这张月图一方面代表了我国航天器的水平,另外,也为嫦娥三号落月备选区提供了较清晰的图像资料。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过去嫦娥一号拍摄的图像中,只能看到直径300米左右的撞击坑,而此次嫦娥二号拍摄的月球特写,完美呈现了虹湾地区的精细图像。其中,照相机捕捉到的最小环形坑直径只有4米,最小的石块直径只有3米。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最大环形坑的坡度是多少,其中有多少石块等。”欧阳自远说,有关这些撞击坑的各种精细结构图还将陆续发布。
另外,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个相对“年轻”的撞击坑,它的撞击辐射纹清晰可见,最长的足有790多米,“这就像人在沙漠走过留下的脚印一样,时间短才能看得见,时间长了就和沙子混合在一起了。”
为“嫦三”寻最佳落脚点
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对虹湾地区进行高精度成像,通过“近照”为嫦娥三号寻找最佳落脚点。
虽然虹湾地区是月球上较适合登陆的地区,但昨日公布的月图上坑洼亦很明显。 刘晓群指出,这张图只是为了展示嫦娥二号在15公里高度拍摄的虹湾地区,而非在这里着陆。首先嫦娥三号不能落在石头上,否则月球车很可能会翻车;其次,也不能着陆在撞击坑内,以这次公布图像中直径2公里的大坑为例,其深度就高达500米。“未来还要根据地形、光照等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来确定最终的着陆区域。”
刘晓群解释称,之所以选择这幅影像图对外公布,主要是考虑图片上月表的典型地貌构造都有,内容丰富,利于向公众展示。“也有很平的虹湾图,但是那样公众只能看到‘黑乎乎一片’了。”
高清全月图获取难度大
至于备受关注的7米分辨率全月图,刘晓群则表示,这只是我们的一种期望,而并非嫦娥二号研制要求中的任务。“如果我们能拿到100公里高度拍摄的全月图,就是超额完成了任务,不排除拿不到的情况。”
刘晓群指出,嫦娥二号拍摄高清的全月图,不仅要求卫星测控精准、数据存储传输等载荷设备不出现意外,而且还要求卫星用足所有的拍照时间。因为,相对于嫦娥一号在200公里拍摄的全月图来说,100公里拍摄的难度更大,“200公里高度拍摄时每幅图片较宽,拼接全图时是有重叠的,而100公里拍摄的幅宽较窄,拼接时每幅图中间会有缝隙,这样必须多次飞行,多次拍摄,还需要精准测控,难度非常高。”
嫦娥二号寿命将延长
嫦娥二号卫星携带的众多新装备,已成功开展了X频段深空探测技术试验、紫外导航试验、CCD相机高分辨率成像试验、月壤特性探测等一系列新的试验项目。截至目前,嫦娥二号任务所确定的六个工程目标已全部实现,四个科学目标也正在陆续实现。
“嫦娥二号设计寿命是半年,距今还有5个月的工作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它将传回更多的数据。”张嘉浩在接受采访时,用“完美”评价了嫦娥二号的探月任务。他还强调,从目前的情况看,卫星燃料非常充足,半年以后应该还会飞一段时间。
对此,他解释说,从10月1日轨道发射,原来计划的三次轨道修正只用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