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能买多少台北斗啊?”沈荣骏说,“现在为什么GPS终端便宜了?用户多了嘛!现在全球的GPS用户数以亿计,我们北斗才多少的量啊?”
用户数量和终端价格是一对矛盾,此长彼消,不光影响价格,还直接决定了终端机的大小和款式。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北斗系统也有了手持机,接近手机大小。
“从技术上来讲,其实还主要是产品化的问题。就像电器、手机那样,如果要做得很小、很精细,我们在工艺上还有差距。北斗的终端机要像GPS做的那么小,可能还有一个过程。”赵康宁说。
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北斗的应用推广,需要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努力。“政府应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和产业标准。”孙家栋说。
中国的北斗系统,是上世纪80年代才刚刚实施的航天工程。“特别是2003年,北斗一代系统正式开通服务以来,随着系统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渐渐需要在国家的层面,要有统一协调组织的机制和机构,以适应迅速发展的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沈荣骏院士很坦诚。
“北斗系统最终要走向市场,”杨宝峰说,“我们要发射35颗卫星,投资600亿元,这么大的投入,是需要市场支撑的。”他认为,北斗系统的应用在国内市场应占到70%以上才算合理,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目前,GPS的ICD密码和接收技术向全世界公开,世界各地厂商随时可以制造GPS接收器,GPS不用投一分钱就可以迅速抢占市场。而北斗的ICD码未公开,厂商要生产接收机,必须到有关部门申请,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增加。多头监管带来的内耗,无疑也是体制之痛。
但是,如果ICD密码公开,也可能导致国外厂家率先研发北斗终端机芯片,对刚刚起步的北斗系统民用开发厂商将是个不小的冲击。
如何权衡此间的纠结与矛盾,是摆在北斗系统面前的一个挑战。这一挑战在2012年前后将显得尤为突出。
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扩大,这一庞大系统的管理工作也日渐繁重复杂。美、俄均成立了专门的高层机构,协调管理卫星导航定位与授时,由军方直接管理着卫星导航系统。美国GPS系统即由国家天基PNT执行委员会统一管理,该委员会由美国国防部和交通部共同主持,隶属于白宫,直接协调国务院、内务部、参谋长联席会议、商务部、国土安全部、国家航空航天局等部门。
“我们也需要在国家层面,组建高于现有各个相关部门的机构,以适应迅速发展的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沈荣骏坦言。 ★本刊记者/彭辉 杨时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