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飞机由于系统复杂带来的不可靠性。当时的情况是一个储存罐的保温层脱落下来,把外部隔热的陶瓷片打脱落了,露出了机体里面的金属结构。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由于与空气磨擦,产生高达2000摄氏度的高温,让暴露的金属机体很快解体了。
张厚英介绍说,正是由于费用太高,可靠性不理想,与当初的设计想象相差太远,再加上国际空间站已经基本建成,航天飞机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对这种技术的放弃也就成了一件自然的事情。
空天飞机将是下一个主角?
航天飞机退役,航天器下一步发展将向何处走?张厚英介绍说,从目前看大致有两个方向:
方向一:利用现有的运载工具,继续加大其载重量。
目前欧洲的阿丽亚娜火箭,可以打20吨的载重量上天;日本的H2火箭,也可以打十几吨到二十吨的载重量上天。我们国家现有最大的运载火箭是长征二F,可以打8吨载重量上天。这个载重量还很小,但我们现在正在研制长征五号火箭,准备在2013年完成,可以打25吨的载重量上天。这个火箭造出来,就可以保证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内各种航天任务的完成。
目前美国要进行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更替,还要靠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帮他实现,每运一个宇航员费用是2000万美元。这个合同明年到期,据说再谈判时俄罗斯要涨价,费用可能要涨到6000万美元。
据报道,美国也在研发他们的新一代“战神”火箭和“奥赖恩”载人飞船,准备承担美国人重返星球间载人飞行任务。
方向二:要实现真正的技术突破,可能要看空天飞机。
空天飞机是既能航空又能航天的新型飞行器。它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在30~100公里高空的飞行速度为12~25倍音速,并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航天飞行器,返回大气层后,像飞机一样在机场着陆。
201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进行了X-37B空天飞机的飞行试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张厚英介绍说,X―37B的原理是靠飞机把它送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上,然后在那个飞机上再用火箭发动机进行起飞。现在这个飞机可以飞到100公里高,就是飞到大气层外面了。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学森先生就提出过研制空天飞机的设想。相比现有的航天器,空天飞机有着很多优点,比如不需要规模庞大、设备复杂的航天发射场,仅需要一个机场就可以起飞等,然而由于技术上仍然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真正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链接
美国和前苏联的航天飞机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陆续进行过航天飞机的开发,但只有美国与前苏联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过这种交通工具。
美国
“开拓者”号,实际上只用于测试,一直未进入轨道飞行和执行太空任务。
“哥伦比亚”号,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2003年2月1日返回时解体坠毁。
“挑战者”号,1983年4月4日首次发射,1986年1月28日发射升空后爆炸。
“发现”号,1984年8月30日首次发射。
“亚特兰蒂斯”号,1985年10月3日首次发射。
“奋进”号,1992年5月7日首次发射。
前苏联
1988年11月16日,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进入距地面250千米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3小时后,按预定计划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地点12千米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
苏联瓦解后,由于难以支持巨大的经费投入,以及找不到合适的太空任务,航天飞机计划中途流产。东方IC/图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