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各大系统进入最后准备 |
|
|
来源:北京日报 更新时间:2011-9-21 11:06:18 |
|
|
长征二F运载火箭组合体露出真容。 新华社记者秦宪安摄 9月20日9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F运载火箭组合体开始转运。新华社记者秦宪安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0日宣布,我国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执行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F运载火箭组合体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顺利转运至发射区。天宫一号将于9月27日至30日择机发射。按照计划,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将首先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之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
各大系统进入最后准备
据介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F运载火箭等飞行产品自6月底陆续进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相继开展了总装测试等技术区的准备工作,长征二F运载火箭还针对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的火箭故障原因,采取了相应改进措施。天宫一号在完成推进剂加注后,与运载火箭吊装对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组合体。20日9时,承载着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载人航天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安全转运至发射塔架。未来几天,发射场将陆续进行目标飞行器、火箭功能测试和器箭地联合测试等工作,进行最终状态检查和确认后,火箭加注推进剂,择机实施发射。目前,执行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各大系统已进入最后准备工作状态,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天宫”将与“神八”对接
按照计划,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将首先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之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天宫一号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提供交会对接目标,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
此外,我国还计划于2012年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以进一步掌握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同时,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载人空间站。有关航天专家透露,之所以需要这么长时间,主要是因为空间站建设需要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空间站由很多舱段合成,每一个舱段至少在20吨左右,而现有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仅为七至八吨。
“神九”或为有人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张建启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交会对接,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间站。此次发射是完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
“交会对接”是举世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国外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就曾失败,如俄罗斯“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相撞”。张建启说,“神八”是无人对接,“神九”、“神十”是否为有人对接,要看“神八”交会对接的情况,只有3次对接成功,第二步战略目标才全部达到。
本报记者 刘欢 形
专家解读
航天技术难点“空间交会对接”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焦维新教授说,空间实验室就像是一座空间大厦,是在太空轨道上逐步组装起来的。当各种部件在地面上设计完成以后,借助大型的运输工具,也就是能够进行大运载的火箭把大的部件送入到太空,这是地面研制技术。还有组装技术,包括比较实用的机器手,因为大的部件是无法靠人使用的,需要使用机器手。
焦维新说,建设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宇宙奥秘: 首席科学家称嫦娥二号超期服役半年状态仍良好 下一个宇宙奥秘: 卡西尼探测器拍摄到5颗土星卫星排列在环状平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