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天宫一号运载火箭有170余项改进(图) |
|
|
来源:兰州晨报 更新时间:2011-9-22 10:14:56 |
|
|
黄春平(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本报特约记者聂少勇摄
“天宫一号”运载火箭有170多项改进本报记者专访曾担任“神一”至“神五”火箭总指挥的航天专家黄春平
虽然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70多岁的黄春平仍没有闲着。见到记者,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刚完成发射"天宫一号"火箭的测评。”7月15日,在北京南苑长城宾馆,本报记者见到了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如果不是事先了解,谁也不会想到,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和弹头技术专家,他不仅担任过长征三号、长征二号丙火箭的总指挥,而且在我国载人航天发展过程中,从“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他都担任火箭总指挥。
高中以前没穿过鞋子的穷孩子
1938年,黄春平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小山村里。“在上高中以前,我没有穿过鞋子。”黄老并不回避自己出身寒门。在他的记忆中,从7岁开始,他每天都跟叔叔去当时位于福州于山的一个体育学校当厨工,主要的工作是收拾碗筷,“相当于现在的餐厅服务员。”黄老诙谐地说,就是这点微薄的收入,帮父亲养活了一家人。
后来父亲去世,黄老的小学只读了两年半。母亲要打工,照顾6岁的妹妹和3岁的弟弟就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认真学习。1953年,黄春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闽侯二中……由于家里实在太穷,黄春平被迫多次辍学,但闽侯二中的几位老师都认定他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不仅劝他回校,还在经济上帮助他。
1959年9月,21岁的黄春平怀揣亲戚们凑的60元钱,前往北京工业学院(后改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弹头总体专业学习,从此踏上了航天之路。1964年9月毕业之后进入中国航天部工作至今。黄老说,他原先学的是弹头专业,后来却做了火箭专家,“只要基础扎实,做什么都可以。”黄老自豪地说。
直到上大学,黄春平才有了第一双鞋。“原来,穿鞋子走路很舒服呀。”黄老想起第一次穿鞋子的感觉,哈哈大笑。
今后酒泉航天发射将以载人为主
1964年,黄春平来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技术员到副院长,又担任了总指挥。
黄春平在火箭研制道路上,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他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了火箭研制的每一个环节中。黄老常说,作为火箭总指挥,每临大战不能乱了方寸,否则队伍也会受到影响。谈到中国航天的发展,黄老如数家珍:“我把中国航天分成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国防航天,这是为了国家安全,主要是各种导弹;第二阶段是应用航天,主要是各种卫星的发射;第三阶段是载人航天,从神五开始到以后的载人飞行,都属于载人航天;第四阶段就是深空探测航天,比如我们的嫦娥系列,就属于深空探测航天。”黄春平自豪地说,他已经亲历了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
谈到以后我国的发射格局和分工,黄老说:“以后我国的航天发射的格局将是这样,酒泉航天发射将以载人为主,海南发射基地将以货物为主,而西昌的航天发射将以嫦娥系列为主。”
我国太空空间站可能在2014年发射
谈到中国航天和世界先进国家航天的差距,黄老表情凝重了起来。“我们主要的差距就是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不够。国际上先进的水平,可以把25吨至50吨的重量送入太空,而我们最多才能做到9吨。”黄老说,“天宫一号”的重量是8.5吨,发射的火箭仍然是ZC-2F。为了保证“天宫一号”的发射,对火箭做了170多项改进,加注的燃料也多增加了9吨。“由于"天宫一号"的体积和重量比载人航天飞船大一些,所以整流罩也比以往大了很多。但因为不是载人航天,少了救生逃逸塔。”黄老简单介绍了“天宫一号”的相关情况。
黄老说,“天宫一号”只是一个空间实验室,是我国太空实验室的先行者和探路者,我国太空空间站有可能在2014年发射,科学家也正在研制用于发射空间站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目前,新型运载火箭已经研制出初样,它将使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从9吨提高到25吨,是技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将被命名为长[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宇宙奥秘: 美宇航局投资16亿美元实现商业“太空出租车” 下一个宇宙奥秘: 嫦娥二号成功从172万公里外深空传回探测数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