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待与国际宇航界开展更多合作 |
|
|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1-9-29 11:45:05 |
|
|
新华网酒泉9月28日电(记者 李惠子 徐壮志 赵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28日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包括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建立,都将在推进国际合作、互利互惠的基本理念下进行。
周建平在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前夕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将把空间站建成一个开放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不仅为中国科学家也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提供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应用的平台,“这是毫无疑问的”。
“由于飞船的规模很有限,我们过去的国际合作规模比较小,多在技术交流方面。但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在空间站阶段,我们在应用方面一定会有更多的国际合作。科学界对我们也抱有很大期望。”他说。
“我认为将来其他国家的航天员上我们的空间站都是有可能的。我们的技术在设计上将留有扩展的余地,以适应与不同飞行器的对接。”周建平说。
中国将于29日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它既是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也是一个小型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将于在轨的两年中,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将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28日说:“中国一贯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包容性发展。”
武平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已经与俄罗斯、德国等国家以及国际宇航联等国际航天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中德两国科学家将在11月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上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这是载人航天工程中第一次进行的深度国际科学合作项目。
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还将搭载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会旗。
此外,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的飞行中,2名中国航天员分别穿着“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实施了出舱活动。
中国还参加了俄罗斯组织的火星500试验,包括中国王跃在内的6名志愿者将于11月初完成为期520天的模拟火星飞行试验,返回地面。
目前,很多中国科学家参与了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领衔的国际空间站AMS大型科研项目。这是由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研究机构合作承担的计划,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使用粒子物理精密探测仪器和技术的实验,目的在于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研究员张善从说,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很多科学家都对中国的空间实验室、飞船以及未来的空间站充满期待。
周建平说,在研制方面,特别是在今后空间站的应用方面,“我们会敞开大门,共同利用我们这个平台进行科学研究,与各国科学家共享成果”。
此次天宫一号任务还加强了对空间碎片的监测和防范。武平说,中国一直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加有关国际组织关于空间碎片问题的讨论,“并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妥善解决空间碎片问题做出努力”。
位于中国西北茫茫戈壁滩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前已接待了美国航天基金会代表团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代表团前来参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期待与国外的发射场进行交流与合作。”
“中国最近30多年的发展证明,国际合作是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周建平说,“中国的空间站要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探索与发现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李惠子 徐壮志 赵薇
(责任编辑:丁慎源)
|
上一个宇宙奥秘: 天宫一号飞行任务完成火箭推进剂加注 下一个宇宙奥秘: 天宫一号任务加强空间碎片监测和防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