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波 姜宁 本报记者 付毅飞
11月1日凌晨,北京航天城飞行控制大楼灯火通明。
32天前,天宫一号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奔向太空。此时,世人再次把目光聚集在这里,期待着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神经中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圆满完成了历次神舟航天飞行和嫦娥绕月探测任务。今天这里再担重任,承担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的飞控决策、轨道控制、数据分析处理、应急控制,以及入轨运行后的长期管理。
5时28分,飞船发射进入30分钟准备。临战前的飞控大厅,显得格外庄严和安静。屏幕上呈现出千里之外的壮观画面:晨曦、大漠戈壁,倚天矗立的巨型运载火箭,强弓满弦,只待冲天长啸。
坐在总调度台上的乔宗涛,两眼专注地紧盯显示屏,对各类数据进行着最后的复核。此次发射,飞船运行段、交会对接段的指挥调度口令都将由他下达。
“点火!起飞!”
5时58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八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
一时间,来自四面八方的地面测控站,分布在大洋上的远洋测量船,密布的测控网的各项数据,快速汇聚到北京中心。参试人员全神贯注地收集从各测站传来的数据,紧张地进行飞船遥测数据和轨道数据处理,密切监视箭船的飞行状态,适时对飞船注入控制指令。
大屏幕上,不断跳跃着各测站传来的飞行参数。洪亮的报告声此起彼伏——“发现目标!”“跟踪正常!”
伴随着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等一连串完美动作,飞船起飞时间指向第583秒,飞控大厅里的气氛突然凝结,所有的手指几乎都下意识地放到了键盘上,所有的眼睛都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屏幕。
“船箭分离!”
宁静被打破,一条关键的指令向飞船发出,“太阳能帆板展开”,“长江五号跟踪正常”的报告声响起,大厅内掌声雷动,一片欢呼。
6时12分,又一个重要时刻来临,北京中心轨道室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准确地算出近地点高度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30公里的飞船的精确入轨参数。随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八号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本报北京11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