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完成“火星-500”试验的中国志愿者王跃,于昨日7时20分从俄罗斯乘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是他历经520天密闭试验后首次踏上祖国土地。在这520天里,王跃和他的同伴们是怎样度过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还将有哪些任务和计划?在“返回地球”后,王跃向记者讲述了这难忘的520天“火星之旅”……
自11月4日顺利出舱后,王跃在完成了健康检查、后续试验任务后赴德国进行了试验数据采集工作。昨天,时隔2年后王跃首次踏上国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火星-500”项目中方试验队代表以及王跃父母前往机场迎接,王跃所在单位中国航天员中心在航天城举行隆重仪式欢迎王跃凯旋。
“快2年没见了!”王跃母亲介绍,去年儿子过生日时,他们跟儿子进行过短暂的视频对话,但由于信号滞时,听到对方声音需要10多分钟的传输时间,因此这次见面更让人激动,两年没见,儿子瘦了不少,但看起来很精神。
考验 生理心理变化大
在这520天里,王跃和他的5名同伴在位于俄罗斯郊外的一处地面模拟实验舱中度过了将近一年半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于其中唯一的一位亚洲人王跃来说,生理、心理、饮食、语言、文化都给他带来了重重考验。从入舱到出舱的520天,王跃整整瘦了10公斤,头发也不知掉了多少。而在王跃看来,任何外界因素带来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最难以战胜的是自己的意志力。王跃说:“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波浪形的变化,心情也此起彼伏,生理、心理状态都是这样,只是努力地调整自己,让自己去适应。”
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他们来说,密闭的狭小空间在心理上的考验都大于生理上的考验。当然,事先他们都做了一定的准备:王跃准备了电子书和练习书法;意大利志愿者迭戈·乌尔维纳和法国志愿者罗曼都准备了吉他;俄罗斯志愿者阿列克谢·希特夫和亚历山大·斯莫列耶夫斯基准备了国际象棋……他们甚至还组建了个小型乐队。
王跃说:“相对来说负荷更大的是返回阶段,下意识感觉整个最精彩的部分过去了,之前250天我们把160项试验重复了很多次,剩下就是不断地重复,完全没有新意,这时候就是意志力的锻炼。”
回顾那段岁月,王跃认为,“要坚持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度过那段时间。”
开心 拥有5个国际朋友
520天里,王跃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与各国的志愿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王跃说,虽然我们没有一起盟誓,但是我们都遵守了自己的承诺,就是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王跃说:“我很开心拥有了5个国际朋友,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个试验,我们进去的时候说要一起出来,在进舱的时候虽然我们没有发誓,但既然说到了,不管怎么样我们做到了,很开心我们都做到了。”
为了满足同伴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王跃教志愿者们学习汉语,还把茶、书法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同伴,法国志愿者会用汉语说“福如东海”。“但亚历山大还总是把我变成‘一条鱼’,把我的名字‘王跃’发音为‘王鱼’”,王跃笑着对记者说。
520天中,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节日,都会成为志愿者们共同的节日。中国农历春节时,王跃会拉着五个同伴一起挂灯笼,贴春联,用汉语向中国人民问好,甚至还对着镜头摆出中国功夫的姿势。到了西方万圣节,王跃则加入外国志愿者的化装“狂欢”中。他们各自发挥创意,寻找道具,设计自己的造型,力求搞怪离奇:有的扮成剧院幽灵,有的扮成终结者,有的扮成小丑。事后,王跃曾问同伴,西方人为何对这个节日情有独钟?意大利志愿者迭戈解释,他们只是想让单调的生活有所改变,哪怕只有一天。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天宫一号”发射时,团队特意找来视频,几位志愿者围在一起观看,王跃则充当翻译。而对于他来说,这一年半的时间没有熟练地掌握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