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描绘的一颗年轻红矮星被三颗行星所环绕,这样的恒星比太阳更加昏暗,但最新研究表明红矮星更适宜生命体的存在
太阳系中水星轨道及其他行星轨道
【搜狐科学消息】 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研究人员最新一项研究称,像红矮星这样的恒星系统是首选适宜生命存在的太空区域,其宜居性远超过之前科学家所预计的。
红矮星也被称为M恒星,是比太阳略昏暗的恒星,质量仅相当于太阳的10-20%。它们在宇宙中占据四分之三的恒星数量,近期科学家研究发现红矮星远比之前所预计的更加普遍,占据宇宙中恒星数量的80%。
红矮星如此普遍使得天体物理学家置疑是否它们是否是宜居行星的最佳聚集地,越来越多的行星发现环绕在红矮星附近,例如:一颗质量是地球4.5倍以上的“超级地球行星”—— GJ 667Cb,近期发现环绕在红矮星GJ 667C周围。英国东安格里亚大学大气物理学家马努基-乔什说:“目前发现越来越多的恒星,因此天文勘测研究将从理论和预测方向转移至系外行星的真实数据。”
一颗恒星的宜居区域取决于行星表面是否存在液态水,由于地球上遍布液态水从而具备了孕育生命的条件,越是远离一颗恒星,这样的星球就越寒冷,表面的液态水就越有可能冻结;反之,如果过于接近一颗恒星,这颗星球则过于炽热,将表面所有液态水蒸发。
由于红矮星比太阳的温度低,红矮星系统内的行星必须非常接近恒星,才有可能生存任何形式的生命,在许多情况下,行星与主恒星之间的距离应当小于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白矮星的这种行星亲密性更易于进行搜寻系外行星,行星越邻近恒星,其发生日蚀的概率就越高,比其他恒星系统更容易发现凌日行星。然而,过于接近恒星也具有一定的劣势,例如:恒星的引力牵引所形成的潮汐作用将对邻近的行星造成严重破坏,或许会导致出现“潮汐金星”,使其损失表面水资源。同时,不足30亿年历史的年轻红矮星可能非常活跃,每天会数次喷射耀斑,导致紫外线辐射高达100-10000倍正常指数,潜在地对邻近行星表面无法孕育生命,甚至使行星的大气层产生脱离。
目前,科学家发现红矮星中存在适宜行星的概率远大于之前的预测,这将意味着未来或许会在红矮星周围发现更多的适宜行星。一颗恒星的宜居性取决于它的温度,有多少恒星光线被行星吸收或者反射。像冰和雪等冷冻水可以反射光线,这意味着将有助于降温行星,我们地球就存在着这一现象。乔什说:“如果一颗岩石行星环绕红矮星运行,并且行星表面存在着水资源,当该行星的温度足够低时,其表面的水资源将转变成冰或者雪。就红矮星周围环绕的奇特岩石行星而言,现已发现海王星类型和亚海王星类型的行星。”
研究人员计算机模拟了环绕两个真实存在红矮星系统的行星表面冰雪如何反射恒星光线,冰和雪很少反射较长、较红色的波长,而红矮星明显开始反射红色光线。科学家发现环绕红矮星的行星将吸收更多的光线,远超出之前科学家的预测,从而使行星表面更加温暖。这意味着环绕红矮星宜居地带外部边缘比之前科学家所预测的区域要延伸10-30%。
乔什在接受《天体生物学杂志》采访时说:“我非常惊奇红矮星的宜居地带范围如何大,这些地带行星表面存在液态水的稳定性要超出之前的预计。”他还强调称,目前他们仅关注了行星表面冰水和雪产生的效应,其他一些因素或许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涉及到行星吸收和反射能量的因素,例如:冰冻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和甲烷等。我们并未关注到大气吸收水蒸汽或者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辐射效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重点进行分析。
乔什和罗伯特-哈伯勒将这项研究的详细情况发表在1月23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卡麦拉)
(责任编辑: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