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另一个地球,这一直是人类孜孜探求的目标。世界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自去年升空后,其一举一动也因此备受关注。
6月15日,“开普勒”项目组的科学家公布了一份疑似可孕育生命的约350颗行星的名单。世界各地翘首以盼的天文学家一旦获得这些数据,定会争相奔至望远镜前研究这些行星,以期在其中发现首个宜居星球。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更关注“开普勒”项目组没有公开的那些资料。据《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天体物理学顾问小组委员会6月14日建议,应该允许“开普勒”项目组对另外400个被认为是“最佳候选”的行星进行仔细审查,将其数据资料暂时保留至2011年2月,以便给项目组更多时间来确认他们的发现,避免出现误判和误报。
如果这一建议被采纳,这意味着数据将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编辑后再予以公开发布,这也将是NASA在其任务数据的公开和保密政策上的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变。消息一出,立即在天文学界引起反响。
部分重要数据将推迟公布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于2009年3月6日发射升空,其在至少3年半的任务期内,将“瞄准”银河系天鹅座和天琴座中的大约10万个恒星系,通过观测行星的“凌日”现象来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
今年1月4日,科学家在美国天文学会举行的会议上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经找到了5颗太阳系外行星。不过,这5颗系外行星都属于“热木星”,质量大,温度高,不适合任何已知生命生存。
NASA天体物理学部门负责人乔恩·莫尔斯说,找到个头更小、公转周期更长的行星,对“开普勒”来说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开普勒”将会越来越接近于发现首个类地行星。
这项无异于大海捞针的工作是细致而繁琐的。据《纽约时报》报道,“开普勒”项目首席科学家威廉·博鲁茨基表示,在任务开始初期,他们首先对12000个可疑目标进行甄别,留下了750个作为行星“候选”。但博鲁茨基怀疑,其中只有大约一半是真正的行星,而剩余的可能是双星、三星或者恒星黑子等造成图像混淆而导致他们作出的错误判断。
根据NASA的相关政策,很多天体物理学研究项目允许研究人员对观测数据享有一定期限的所有权,比如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获得的数据可保留一年之后再予以公开;但一些由首要负责人领导的小型探索任务,如“开普勒”项目,核准过的数据需要立即发布。
这项政策去年已经破例多给了“开普勒”项目组一年时间。但今年早些时候,项目组意识到要在6月15日公布首批数据的最后期限到来之前整理出一个最终结果不太可能,于是向NASA提出了延期申请。
项目组表示,由于发射推迟和一些其他问题,他们被“剥夺”了一部分用来确认这些“候选行星”的观测时间,而这些星体只有在4月到9月这段时间内才能从地面可见,他们需要在这个夏季展开繁忙的确认工作,因此有必要将最后的数据发布期限延长,以防止其他天文学家因曲解他们的数据而出现大量错误判断。
“开普勒”项目组起初提出,要对其中500个目标进行审查,直至2013年11月任务期结束或者它们的行星身份得到确认为止。在NASA天体物理学顾问小组委员会的协调下,形成了将其中400个“候选行星”的数据延期至明年2月公布的折衷方案。莫尔斯说,他将根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于未来一周作出最终决定。
数据公开与否引起科学家激辩
很多天文学家主张,“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所获得的数据应开放共享,其好处在于可以吸引更多关注目光、汇集更多思想火花,而不至于让单个研究团队在海量的数据集中独自摸索。当然,也有人希望能够对这些候选行星的数据资料保留更多的掌控权,这样不仅可以在科学文献中留下值得炫耀的资本,也不至于在鲁莽地公开发表之后将来再陷入撤销当初声明的尴尬境地。不过,这种封闭做法的结果也很可能导致一项重大发现要等待数年之后才会被确认。
而现在传出NASA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