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仙座流星雨将来临天文少年暑假组团追星
被喻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即将来临,8月12日夜间开始至次日凌晨,它将为公众奉献一场精彩纷呈的夏夜星空大戏。英仙座流星雨以流量稳定著称,每年在暑假期间上演的这场天象大戏,对于天文爱好者特别是学生天文爱好者来说,都是一场不容错过的饕餮盛宴。为了能够欣赏到流星雨最美丽的盛景,趁着放假,不少青少年天文迷甚至组团赴内蒙古大草原观看。人大附中的胡益铭告诉记者,“我计划带着同学们去内蒙古观测,到时我们会在大草原上支起望远镜和同学们一起数流星。”说起即将到来的观星“大计”,胡益铭非常兴奋。
这个暑假,北京天文馆和古观象台照例联合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暑期天文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组织工作的古观象台陈晓老师介绍,今年假期来学天文的孩子特别多,原本夏令营只想办一期,但是架不住报不上名的孩子恳求,他们只好临时又增加了一期。这些夏令营的小营员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7岁。北京171中学初一年级的孔繁浩已是连续三年参加该活动的资深营员,小家伙的理想是将来成为一名天文学家。翠微小学的李鑫波则骄傲地表示,自己平时最爱看天文书,去年还去了武汉观测日全食。
在“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础学科中,天文学是目前惟一没有被列入我国中小学正式课程的学科,那为什么天文会吸引这么多执着的孩子?来自北京二中的程思浩告诉记者,天文虽然是课余的爱好,但对学习帮助很大,“比如微积分和一些力学理论,在课内只是简单涉猎,许多同学还觉得很难,学习天文学后做起课内的数学题、物理题来几乎毫不费力,而且空间想像力特别好。”
“爱好天文的孩子一般来说学习成绩相对不错。”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告诉记者。在许多人眼里,天文学似乎就是辨认星星、观测天象,事实上天文学以神秘宇宙作为研究对象,比其他任何学科更能激发人的好奇心,挑战人的想像力;天文学还要求研究者要有很高的天体物理理论修养和计算机技术水平,因为天文学研究成果很容易得到验证,因此天文学是最适合培养学生好奇心和科学精神的学科。
(文/蔡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