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在讲台上
钱学森与夫人蒋英
1996年,钱学森和F.Marble教授亲切交谈
2008年8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一座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红砖楼房,看望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
“国家还好吗?”虽然吐字不是很清楚,这位耄耋老人仍关切地询问落座后的总理。
“国家挺好。”总理说,“国家强盛,和您这样的老一辈科学家所作的贡献分不开,今年‘神七’就要上天了,绕月二期工程和您关心的‘大飞机’也立项了,您高兴吧?”老人很高兴,但还是对总理说:“我们的科技和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
尽管是一位理论科学家,但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他的命运与中国和世界的政治风云密切相关;如今,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还在继续……
“他出生在一个以人力三轮车为主要代步工具的时代,却用其一生为自己的祖国缔造了火箭;他的科学成就和领导才能对美国和中国步入太空时代有莫大贡献……”华裔作家张纯如在她为钱学森所写的传记中如是说。
2007年9月5日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评出十大有影响力的太空思想家,钱学森与俄罗斯火箭先驱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并列其中。
2008年1月6日,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将钱学森评为2007年度人物。评述文章认为,由于他在中国奠定的基础,2007年,世界空间力量的格局由此改变。
2009年10月31日,新华社发布快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31日早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这条消息迅速被各种传媒以最快方式在最重要的位置发布。钱学森这个名字将被深深铭刻在中国百年科技史上。而他的逝世,也必将令人动容。因为,追溯老人曾经走过的峥嵘岁月,人们看到的,是一首波澜壮阔的历史诗篇,诗篇中所颂扬的,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对祖国的眷恋与缠绵。
从火车到飞机
再过41天,2009年12月11日,就是钱学森先生98岁诞辰。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在浙江杭州。这一年,辛亥革命爆发,统治中国近3个世纪的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也是在这一年,用美国“庚子赔款”开办的清华学堂成立,这两件事对他的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钱学森是独生子,父亲钱均夫是一个没落丝商的儿子,青年时求学于杭州的“求是书院”,后到日本学习教育、地理和历史;母亲章兰娟是杭州富商的女儿,知书达理。1914年,钱均夫到民国政府教育部任职,3岁的钱学森随家人来到北京。
思想开明的父亲希望钱学森接受近代最好的正规教育,将他送到当时办学思想十分先进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学习,并拜访名师补习功课,这使钱学森在青少年时期就广泛涉猎伦理学、矿物学、音乐和绘画等。
到1929年,高中三年级时,钱学森决定以科学为职业,开始考虑大学和专业的问题。他曾实地考察过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了当时中国最好的机械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主修铁路工程,他想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当时,西方世界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而铁路是一个国家军事和经济力量的象征,但在1929年的中国,铁路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也是在1929年,冯·卡门首次访问中国,提出通过举办航空教育,“把孔夫子的故乡推进到航空时代”的建议。他不曾想到的是,7年后,钱学森成为他最得意的门生和最亲密的同事。
在上海交大,钱学森被认为是班上最好的学生,因成绩优秀而免交学费;他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度过了绝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周末,他会步行到上海剧院听交响乐。1930年暑假,他患伤寒病,在杭州家里卧病一月有余,后因体弱休学一年。
钱学森的命运注定要与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