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员在勘查滑坡现场。
记者从图表上看到,北京东南城区地热很密集。但是蔡向民说这并不说明这些地方的断裂就大,因为要形成地下热水还要有个保温层,一般是页岩覆盖在上面才能保持住热气。其他地方可能断裂更大,但是没有页岩保温,所以热气都消散了。
许绍燮院士告诉记者,地球同社会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老的断裂带存在,新的断裂带也在不断出现。也许地表上看不出,但是地下是不断变化活动的。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探测到的断裂带,大都是断裂得很厉害,破碎程度也比较高的断裂带。但是一些新生的断裂带,在将断未断的时候,断层痕迹很不明显,积累的遗留物也不够多,靠目前的技术,找到它们也是很困难的。唐山大地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说,如果是很明显的活动断裂带,避开就可以了。关键是那些现在还不明显的断裂带是很危险的。
自2004年7月开始, 北京市地勘局数百名地质调查工作者历时4年实地勘测,绘制完成了北京智能化三维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进一步明确了6400多平方公里的北京平原上的断裂带分布情况。
“这可是北京首张地下三维地图。”蔡向民一边介绍一边打开三维地质管理系统,记者看到黄色、绿色、粉色……以不同色彩标识的地层仿佛一个巨大的三明治,一层层错落分明,一条条断裂带如红色的飘带不规则地分布其间。
蔡向民以地铁选线为例,介绍了地下三维地图的重要作用。工作人员根据地铁规划的路线进行“穿越地下”试验,在伴随穿越活动的镜头中即可清晰地看到规划线路全程的立体地质结构。这样,就可以对活动断裂、地面沉降、沙土液化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进行分段分级评价,详细掌握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可能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
据悉,在地铁6号线、7号线、房山线的选线勘查阶段,沿地铁设计路线进行了地铁隧道模拟开挖,通过地下三维地图,将隧道四周地层地质结构和属性特征直观、准确地显示出来,为地铁的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更具意义的是,通过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种类进行调查,确定全市共有468处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市民不必担心,隐患点多位于山区,这些地区有可能会发生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受灾的村落已经组织整体搬迁了。”蔡向民说。
断裂带对地面上房屋建筑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现在的新建房屋一般都采取避让的方法。新建房屋在动工之前,建设部门都要求开发商聘请专业的地质勘测部门对这块土地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如果有地质灾害,是不能在这里建房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具有地质勘测资质的专业机构很多,在建筑项目动工前,这些勘探部门都会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对建筑所在的地下进行地质勘探。
而在一些老村落里,居民在这里住了几代人、上百年,长期的经验也早就让他们知道哪里建房安全,哪里建房会开裂。所以长时间下来,断裂带上是很少住人的。
科研人员发现,北京平原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有两条,分别是黄庄——高丽营和南口——孙河,其中后者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条西北向断裂带。“北京的断裂带其实经常有微弱活动,这是好事,说明它在释放能量;就怕有几年忽然不动了,说明它在积蓄能量。”蔡向民说。从地震局给的资料看,目前北京这些断裂带每年都在正常地释放能量。
“摸清了地下断裂带,我们的地面建筑就要选择避让。”谭成轩说。2009年出版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规定,对于那些不能准确断定位置的活动断裂带,建筑需要避让在200米以外。然而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高能物理所,就建在距离著名的断裂带只有100米远的地方,但它的建筑标准是非常高的。
美国还有一个室内的网球场,就坐落在断裂带上。如果建筑横跨断裂带,地震来临的时候,难免粉身碎骨。建筑师就想了个绝妙的办法,把网球场建筑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建在断裂带两侧,即使地震发生地表断裂,上升或下沉几米,建筑也不会有事。
蔡向民告诉记者,其实断裂带研究在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中已经发挥了作用。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水立方等的规划建设就是一个很好避让活动断裂带的例子。北京市地勘局提前启动了奥运公园专项地质调查。调查的结果发现,北京奥运公园场址位于黄庄——高丽营断裂带附近,这条断裂带属于活动断裂带,重大建筑物如果横跨断裂带,安全将受到威胁。在地质人员对这条断裂带的准确位置、宽度和断裂活动进行仔细勘查后,奥运场馆的建设采取了避开活动断裂带的办法,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我要是买房还是要避开北京的7条断裂带区域的。” 但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