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与爱因斯坦同在一个时代的天文学家亚瑟·爱丁顿也追随到了这条堂吉诃德式的科学道路。
1921年,爱丁顿发现一些涉及宇宙学的数字明显具有巧合之处。他希望证明,这种巧合是最终导致一个终极宇宙理论横空出世的线索。当另外一位研究人员证明,其中一个数字更接近于137而非136时,爱丁顿最终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改动,间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宇宙如同一个难缠的妇人,不仅让爱丁顿阴沟翻船,还愚弄了前苏联物理学家雅可夫·泽尔多维奇(yakov zeldovich),令其提出了被广泛认为是物理学历史上最尴尬的理论。1967年,对星系的观测表明宇宙膨胀速度出现异常。泽尔多维奇认为,异常是因为量子论的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引起的。遗憾的是,他对这种“零点能量”的计算不知比实际影响高出多少倍。
探测器因计量单位纰漏坠毁
科学家犯下的一些错误有时并不难理解。例如,1999年,美国宇航局“火星气候探测者”号发现它距离火星比科学家预测的近了60英里左右。这不是因为时空关系出现了问题,而是因为在“火星气候探测者”号开发中出现了文化冲突。美宇航局科学家在计算中采用的是公制单位(如米和厘米等),但提供导航软件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工程师在研究中采用的却是英尺、英寸等英制单位。结果,由于运行轨道总不稳定,耗资8000万英镑建造的“火星气候探测者”号最终撞向火星表面报销。
或许,最令人忧虑的错误是由地中海大学的法国生物学家酿成的。2003年,他们宣布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病毒——“米米病毒” (mimivirus)。这种病毒的个头是鼻病毒的30倍,而且无法根除。鼻病毒是引起感冒的病毒。让每个人稍微松口气的是,实验结果表明米米病毒可能不会感染人类。但是,一年后,地中海大学实验室的一名技术人员却患上了米米病毒诱发的肺炎。
调查结果发现,虽然米米病毒在科学上讲是新病毒,但人类对它并不陌生:检查发现,10%的肺炎患者血液中都存在米米病毒抗体。从以上的事例,我们能吸取怎样的教训呢?科学家是凡人,一旦他们出现了错误,我们不要感到吃惊或失望。科学进步已经使得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更安全,生活质量更高,寿命更长。人类在科学发现的道路上总会有挫折,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科学发展都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孝文)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