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任何道路。经过及时除险减灾和一年多的恢复,从2009年获取德航空遥感的影像图(图11)上看到,巨大的堰塞体早已不复存在,而且可以看到在主滑坡体边坡做过工程清理与加固工作;由于堵塞形成的高水位也早已退去,河道和部分道路恢复通畅。2010年获取的航空遥感影像图(图12)上显示,河道已明显变宽,沿湔江已经有多条道路恢复通畅,堰塞湖周围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建筑物或构筑物(图中蓝色框所示),唐家山脚下已经建起了码头(图中红色框所示)等。
地震也造成唐家山周围植被遭受很大破坏,主要是山体滑坡掩埋原有植被。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地方的植被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2009和2010年影像图中B1~B4标示的区域植被恢复都很好;C1~C3恢复程度不明显,但总的趋势是裸地面积在缩小,植被面积在增加。
总之经过两年的恢复重建,唐家山堰塞湖周围生态环境在逐步好转;河道、道路已恢复通畅,当地人民正逐步恢复生产生活,堰塞湖四周已经充满勃勃生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附:对地观测中心2008-2010年汶川震区航空遥感监测情况
2008-2010年3年间,对地观测中心持续对汶川灾区进行监测,围绕灾后重建和灾区生态监测研究获得了一批宝贵的航空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实测数据,为生态环境变化与恢复评估、灾后重建等需要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数据。数据获取情况分别如下:
2008年:光学5.3TB,雷达18.5TB,共23.8TB
5月14日-6月8日,航空遥感飞机累计飞行41架次、227小时,其中光学遥感飞行约2.37万平方公里,获取数据5.3TB;雷达遥感飞行约10.5万平方公里,获取数据18.5TB,达到灾区的全范围、多密度覆盖。抗震救灾期间,对地观测中心向国家各级部门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卫星遥感数据与航空遥感数据,其中通过互联网提供用户免费下载数据2.7TB,来中心拷贝航空、卫星遥感数据量达3.6TB,遥感影像挂图面积逾1500平方米,报送国务院及多部委的灾情监测和评估专报114期。
2009年:光学2.5TB,雷达3TB,共5.5TB
5月14日-6月9日,对地观测中心采用光学与雷达等传感器在汶川灾区进行航空遥感飞行试验,数据涵盖去年应急监测飞行的所有重要区域,并扩展至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其中,搭载光学ADS80的遥感飞机共飞行13个航空重点飞行区域、15架次,覆盖重灾区13000多平方公里区域,获取数据约2.5TB;雷达航空遥感飞机先后搭载了X波段雷达和L/C波段两部雷达,共飞行2个重点飞行区域、8架次,获取数据约3TB.此外还获取了一批宝贵的地面调查实测数据。为满足有关单位对该区域航空遥感数据的需求,对地观测中心秉承数据共享原则,设立了面向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的应用研究项目,先后与有关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提供机载光学数据3TB、机载雷达数据15GB.
2010年:光学10.2TB
4月14日-5月4日,对地观测中心采用光学传感器在汶川灾区进行航空遥感飞行试验,围绕灾后重建和灾区生态监测研究获得了大量灾区震后的实时遥感影像数据。目前,科研人员正结合2008和2009年获取的航空遥感影像数据,重点对北川、唐家山堰塞湖、映秀镇等曾倍受关注的典型生态环境风险与现状及灾后重建情况进行专题分析。此次航空遥感监测的数据涵盖2009年航空遥感飞行试验监测的所有重要区域,并扩展至理县,共飞行14架次,覆盖重灾区33000多平方公里区域,获取数据约10.2TB.
[上一页] [1] [2] [3] [4] [5]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