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160平方公里的河南温县“东口老子文化产业苑”、投资13亿元的陕西洛南“老君山(老子)生态旅游风景区”、投资9亿元的深圳梧桐山“老子文化园”、规划中的北京圣莲山老子文化主题公园……
面对各地疯抢“老子”、疯建“老子文化园”的热潮,各方专家在2日举行的“中国老子文化生态园建设座谈会”上大声疾呼:“一些地方打着‘开发老子文化’的旗号,按照‘门票经济’‘旅游地产’‘贪大求全’的思路大肆兴建‘老子文化园’,造成恶性同质化竞争和巨大浪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说:“当前,不少地方兴建的‘老子文化园’,已经陷入‘建广场’‘盖房子’的误区,这些‘老子文化园’投资巨大,但基本不是营业性的,造成了极大浪费。”
高舜礼认为,以“老子文化园”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开发的难度很大,文化园区建设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仅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还远远不够,必须考虑到当地经济水平、文化深度、周边客源市场、产业转化等多重要素,否则很可能造成“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单德启说,各地“老子热”并不是“热”在对老子文化的传播和学习上,而是热衷于老子园区建设。“贪大求全”“门票经济”“模块化建设”是“老子文化园”建设的普遍特点。
据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兴建的各类文化园中,有95%以上都是亏损经营。在此情况下,为何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依然疯抢“老子”,少则八九千万、多则十几亿地兴建“老子文化园”?
“前者为政绩,后者为地产利益。”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年泽昌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老子文化园”规划成了“大杂烩”,连“土地爷”“财神爷”“送子观音”都请到园子里。商业化开发使园区建设变成“旅游地产”游戏,土地升值后开发商牟利。“这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老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严重背离,实际是亵渎和浪费了老子的文化资源。”
各方专家认为,各地应慎建“老子文化园”,若非要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开工前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研究,特别是到黄帝、炎帝等历史文化景区实地探查客源和经营情况;二是必须考虑“老子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可持续发展;三是文化项目的旅游开发必须考虑交通区位,若“老子文化公园”建在交通闭塞之地,则很难产生最大限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新华社电
不要把账算在老子头上
老子的根本思想是“无为而治”,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他当时就要求统治者不扰民、不乱政、无私欲,做到有管理而不干涉,有阶层而不压迫。让百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说句冒昧的话,幸亏老子已在地下2500多年,若是黄泉有知,知道今人大费周折,兴师扰民,动辄十几个亿搞个文化城,还要把账算他头上,他肯定又气死一回。
毕竟古人不明今人之事。老子过于纯洁。他不过是被扯起来的那张“文化皮”而已,背后是政绩工程,是经济利益,是铺张浪费。这些年来,挂文化羊头,卖利益狗肉的例子太多了,从所谓的“魏征故里”到“帝尧故里”,甚至到“金瓶梅故里”,无不搞得花团锦簇,更有几个地方政府在争来斗去,都声称皇敕正牌如假包换,其实不是他们特好文化,争的不过是投资和游客而已。
再深一层看,钱花个十来亿倒也算了,万一堆出这么个不伦不类的“伪文化”,子孙们以为老子就这么奢侈浮华,那才叫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