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快我们也要到2015年才知道最后的结果”。
栖息地难题和生态补偿空白
然而,扬子鳄回家之路依然很漫长。 2009年,保护区的面积缩水一半多,从433平方公里调整到186平方公里。“如何解决栖息地难题,是扬子鳄种群生存必须面对的问题。”王朝林表示。
最难解决的是栖息地土地所有权问题。即使是划定为国家级保护区的13个保护点,扬子鳄的保护仍然受此影响。吴孝兵教授表示,真正归属保护区管理使用的土地可能还不足保护区面积的1%。
不仅如此,现存的13个保护点面积均过小,大多数保护点的扬子鳄仅有三五条,难以维持较大的扬子鳄种群的长期生存、繁衍和发展壮大。同时,各个保护点分布在不同地方,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不利于扬子鳄的迁徙,实现成片保护。这一点,让吴孝兵教授颇为担忧。
那么,野外放归的情形又如何呢?目前,高井庙林场是扬子鳄野外放归最多的地点。然而,研究中心水泥池里有10000多条人工繁殖的扬子鳄,仅有这一个放归地远远不够。
记者在宣城采访时,王朝林等刚刚完成一次寻找扬子鳄新的栖息地的旅程,“我们跑了安徽、浙江、湖南、湖北4个省,首选的栖息地就是安徽望江县的武昌湖”。据了解,当地政府很积极,中间的利益冲突却也在所难免,比如,直接利益受损的就是当地的渔业水产部分,因为如果确定为栖息地后,捕鱼肯定会受到限制。
其实,利益之争也是扬子鳄保护中急需解决的另一大难题。王朝林说:“目前,这方面法律上还留有空白”,王朝林说。他表示,如有专门的生态补偿基金,就可以解决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将保护区周边的农田买断,或者对农民农田损失进行补偿等,可最大限度减少对扬子鳄野外生存的威胁”。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