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不得。
如果条件允许,要备有进入考察地的小舟、吉普车和直升机。有些林区植被过于茂密,只能徒步前进。在这种情况下,最明智的选择是请一位当地向导。
各种危险是家常便饭,最致命的威胁是动荡的国内局势和纷飞的战火。许多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的考察地常有游击队出没,队员在进入这些林区前要做好各种应急措施。
1999年,伊恩·哈里森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哥伦比亚国立大学与一个环保组织合作,到哥伦比亚所属安第斯山区的托塔湖寻找一种据报道已经绝种的鲶鱼。该地区游击队活动非常活跃,为了确保安全,进入湖区前,哥伦比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先与山上的游击队取得联系,向他们告知考察的目的,取得了该游击队的同意。
然而,在他们正式考察时,引起了另一组游击队的注意。对方要求第二天与考察队见面,由于事先没有和他们打过招呼,考察队果断决定只派两个来自哥伦比亚的队员与他们接触,其他队员撤出湖区。虽然没有完成考察任务,但至少全身而退。
四大绝招对付神秘隐身侠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物种游离于我们的视线之外?很简单,因为它们是“隐身大侠”!它们善于穿上各种伪装,与考察队员捉迷藏。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考察队员见招拆招,也有很多对付它们的点子。
端老窝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动物也有深深的恋家情结。要想逼某种陌生物种现形,最现成的方法无疑是直捣其老窝———搜寻其栖息地。
例如,鸟类专家可以在森林和空地交接地带转悠,因为比起稠密的林区,那儿更容易看清鸟的形态。哺乳动物专家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哺乳动物发现水、盐或者捕捉猎物的地区。蚂蚁专家则可通过叶子废弃物和土壤搜寻其他被忽略了的微小种类。当然,新物种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被找到。
用声音探测
有些生物犹如羞答答的闺女,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研究人员要用声音探测与记录技术追寻其“芳踪”。鸟类、青蛙与大部分昆虫、鱼类发出的声音是可辨识且独特的,这些声音材料是识别不同物种的重要依据,也是发现新成员的绝佳手段。
2006年,研究人员在中国黄山温泉一条岩石满布的溪流考察,发现大水冲刷岩石发出巨大的声响,彼此间要大声喊话才能听见。他们猜想附近的青蛙可能要用超声波交流。为了验证这一想法,他们播放了蛙鸣的不同频段。当他们播放超声波段时,一只雄蛙迅速回应,之后陆陆续续响起其他雄蛙的鸣叫。通过声音探测技术,他们发现了第一个用超声波进行交流的两栖品种———中国凹耳急流蛙。
在实际考察中,研究人员首先要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录下所有的声音。比起盒带式录音机,数字录音器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它能在频率范围之内准确地录下及再现声音,避免噪音过大、声音损失、频率变化、语速更改等问题,其声音数据还可通过连接个人电脑直接进行储存与管理。
它们将声音数据记录在内部硬盘、标准闪存卡和安全数字卡上,这些记忆卡同时可用于数码相机。有些硬盘录音机可以实现4声道录音,录下的音频可达到192千赫兹。
性价比最高的录音机是福斯特的FR-2LE现场录音机,该型号的录音机自我噪声小,允许录下低频声音,没有“嘶嘶”声,而且便携易带。
广布天罗地网
大部分新物种都生活在人们够不着的地方,而研究人员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想方设法布下天罗地网逼它们脱掉隐身衣。这些设在林地上或挂在树间的陷阱诱捕了不少小动物,它们通常只在夜间出没,行踪诡秘神龙见首不见尾。
为了使它们自投罗网,陷阱中通常会大范围涂上费洛蒙(昆虫分泌以刺激同种昆虫的化合物质),以及模仿诱捕动物配偶香味的化学吸引剂。为了吸引会飞的昆虫,圈套中还配有紫外线。
对付特别害羞的动物,如大部分哺乳动物,要用上遥感相机圈套。这种陷阱里面有一台经过伪装的照相机,一旦动物触及无形的红外或激光光束,相机会自动拍照。有些相机能探测动物体热,或在听到动物声响后进行拍摄。
2010年9月,生物学家格雷斯·万姆布在肯尼亚东北部森林寻找一种非常罕见的金尾象鼠时,发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象鼩。为了获得更多信息,研究人员设置了多架遥感相机,它们能感知象鼩的体热及它们的移动,自动进行拍照。根据遥感相机捕捉到的20多张照片,科学家发现该小动物很有可能是巨型象鼩新物种。
森林冠层喷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