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研究发现,鱼儿并非离不开水,太平洋高冠鳚就是一个鲜活实例,这种陆生鱼生活在密克罗尼西地区,它们在海岸上进行社交和求爱活动,不过它们不能远离水源,因为它们是靠腮和皮肤呼吸,一旦皮肤完全变干,它们就会窒息死亡。
1.离开水体的鱼
离开水体的鱼
有时候一条离开水的鱼并不会令人感觉到“鱼儿离不开水”,至少如果它是一条太平洋高冠鳚(如图所示),结果就会如此。科学家第一次近距离研究这种陆生鱼,它能跳跃到密克罗尼西亚怪石嶙峋的海岸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进化生态学家特里-奥尔德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他在电子邮件里写道,这项最新研究显示,这种“步行”鱼在陆地上行动敏捷,它们在岸上进行复杂的社交和求爱行为。
但是奥尔德及其同事们还发现,这种“蹩脚水手”会在持续只有几小时的潮汐期间觅食、求爱和交配。此时水位上升,可以确保太平洋高冠鳚在皮肤不被晒干的同时,还能确保它们不会被海浪冲下水。这种鱼通过腮和皮肤呼吸,如果它们的皮肤完全变干,它们就会窒息而亡。奥尔德表示,虽然“这些鱼很擅长在陆上生活,但是它们的这种进化非常受限”。该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的《动物行为学》杂志上。“在一天的活动结束后,它们仍会恢复鱼的本色,鱼更适应水里的生活,而非陆地生活。”
2.“蹩脚水手”鱼
“蹩脚水手”鱼
一条太平洋高冠鳚趴在露出水面的一块岩石上,据奥尔德说,它在这里“感觉很舒服”。在这项研究期间,奥尔德及其科研组观察并记录了单个太平洋高冠鳚的行为,然后捕捉体长大约2.4英寸(6米)的这种鱼,对其进行测量,并给它们拍照。科学家利用铅笔或发夹戳太平洋高冠鳚,促使它们跳入一个小网里。奥尔德说:“然而结果出乎意料,它们宁愿跳到任何地方,也不跳入网中,即便它们碰巧落入网中,也会在你用手阻止它们之前,很快跳出来。在今年最近进行的一次旅行中,我的一名同事形容捕捉这种鱼的过程是‘我一生最恼火的经历’。这种鱼已经习惯陆上生活,它向我们展示了这些鱼在陆地上生活是多么灵活。”
3.趴在岩石上的鳚鱼
趴在岩石上的鳚鱼
据奥尔德说,太平洋高冠鳚拥有非常复杂的社交礼仪。例如,雄性和雌性都会攻击其他鱼的红色背鳍,通常是同性之间,这被认为是对它们的觅食点受到威胁做出的反应。据这项研究的论文作者说:“这种展示经常伴随着两性之间身体颜色的戏剧性迅速变化,它们从暗淡的灰绿色变成黑色。”
奥尔德表示,求爱过程相对而言更加惊人。雄性花大量时间在一个位于水位线上方的小岩洞入口处不停点头,显然正在努力引诱路过的雌性进入它的洞里。“对这条雄鱼感兴趣的雌性会认真检查它的岩洞,如果感觉满意,它有可能会把卵子留在洞里。然后雄鱼负责给卵子受精,并负责守卫工作,直到幼虫孵化出来,它的工作才算结束,”这意味着太平洋高冠鳚可能是由雄性照顾后代。奥尔德说:“然而,我们才刚刚开始揭开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鱼类的繁殖之谜。”
4.海洋里的大量“会走”鱼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