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现,能够完成任务者,最多只会叹一次气;无法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在几次尝试失败后,叹气频率最大。
关注社会
龟打哈欠会传染?———打哈欠可能是种社会性行为
打哈欠是一种许多脊椎动物都有的行为。已有实验证明人类在看到、听到同伴打哈欠后,有40%至60%的几率也会打哈欠。在黑猩猩、短尾猴、狮尾狒甚至狗等物种活动中也记录到了它们打哈欠会传染。目前关于“打哈欠会传染”的假说有三:一、“固定反应说”,认为这是触发开关式的固定反应,整个过程是“无脑”行为;二、“无意模仿说”,甲跟着乙打哈欠,纯粹为表示大家是一伙儿的,这代表着一种“社会性”行为;三、“通感说”,则是有较复杂神经系统、能处理复杂思想情绪的动物才能做的事情。
搞笑诺奖得主安娜·威尔金森等人,就是为了证实这些假说。他们通过观察一种笨笨的、不怎么合群但善于观察、眼神还不错的红腿象龟,最后用了一年多时间得出结论:红腿象龟打哈欠不会彼此传染。实验至少证明“打哈欠会传染的假说一”是不成立的。
关注健康
憋尿时认知能力会降低———开车别憋尿
这项研究想搞清楚人在憋尿时认知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研究人员测试了8位健康人在憋尿情况下的认知水平,包括操作能力、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力。实验发现,随着喝水量的增加和憋尿时间的延长,尿意和痛感也在增长。当人进入“极度的尿意”状态下,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功能”都有严重的下降,而在排尿后回到正常水平。
研究的意义在于,憋尿并不是“危害健康”这么简单。研究人员将这次的结果,与以前关于疲劳和酒精对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进行对比,发现“极度的尿意”、“疲劳”和“酒精”三者对于注意力的影响几乎相当;而对于工作记忆力,“极度的尿意”甚至超过后两者。因此,对于驾驶员和操作大型机械的工人来说,不仅喝酒和疲劳工作应该杜绝,憋尿也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这项研究对于神经生物学和排尿相关的疾病也具有一定意义。
与上述研究同时获奖的另一组荷兰研究人员,在进行类似实验时,结论却与上面所述相反:他们发现“憋尿”反而提高了被试者在颜色命名测试、金融决策游戏等一些能力测试中的表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