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真是民族英雄吗?
http://www.dili360.com 2012-01-30 10:08 中国国家地理网
【发表评论】
可是,历史无情地跟中国人开了一个玩笑。
接下来出现的明清两个朝代却是严厉拒绝海洋的时代,不只是消极地拒绝,更是残酷地打压。
大家知道明清实行“海禁”政策,明代规定“片板不许入海”;清代有“迁海令”,令沿海居民从海岸后退30—50里。
我认为这才是中国缺乏海洋文学的最主要原因。
举一个例证。西方文学中有一种海盗情结,海盗不仅是海洋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题材,更是创作灵感的来源。他们被赋予浪漫色彩,成为自由和勇敢的化身。
中国本来是不乏这种有着自由和勇敢精神的海盗式人物的,但他们无法进入文学,因为他们被诬蔑为“倭寇”。
如明代所谓的“倭寇”首领,安徽人王直。他的故事不用虚构,本身就如史诗般波澜起伏。即使在那些后来杀害他的人写的书里,也找不出他的罪名。他把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双屿岛经营成了“16世纪的上海”。双屿岛之战后,王直逃往日本九州,被日本人尊为五岛岛主,浙江巡抚胡宗宪将王直的母亲妻儿拘为人质,写信诱降,谎称同意他开海通商的要求。为了这信仰,王直来降,朝廷却背信弃义,将他杀害……临行前,王直仰天长叹:“吾何罪?吾何罪?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
难道这是一个倭寇首领说的话吗?
我不能理解,为何历史的谎言能荒诞到这种程度?其次,在我们描写历史题材的小说、电视剧、电影里,充斥着宫廷内斗、皇帝私情,王直这等英雄的事迹为何却无人问津?若将王直的故事直书下来,便有小说和戏剧的情节和魅力。
海上建长城,大海总是被拒绝
如今仍存于台州临海的江南长城,虽然始建于晋代,但真正发挥作用,却是在明代的“抗倭”斗争中。有资料记载,戚继光在临海抗击倭寇长达8年,“九战九捷”。能取得如此“战绩”,与他对江南长城的巩固和利用关系莫大。他在原有城墙基础上加入新的设计,使其牢不可破,易守难攻。戚继光随后被调往蓟州,他用修筑江南长城的经验改造了明长城,所以有人称江南长城为明长城的“蓝本”。然而,明长城是因为北方有游牧民族威胁,又没有天然屏障,不得不修筑长城以自卫。浙江有宽阔的海洋作为天然屏障,为何要在海上修建长城?更何况,“倭寇”并非外患,而是“内忧”。暮色里,蜿蜒于山脊上的江南长城无声又无息,这条长达五六公里的巨龙,只向内陆开放,却对大海说不。摄影/宋海风
我知道无人书写王直,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把这些海洋英雄都说成是来自日本的倭寇,又虚构了一场持续了近200年的中国人抗倭的民族战争,甚至塑造了戚继光这样的所谓的民族英雄。虽然戚继光打过99次胜仗,杀过成千上万的人,但我查遍了史书,却没有找到戚继光杀过一个日本人的记录。他杀的都是中国人,但他却成了民族英雄,甚至有人说他比岳飞和文天祥还伟大。其实戚继光杀的是中国沿海那些被海禁政策逼得走投无路而被迫起义的人,他们是海商、渔民,或者是从事与海上贸易相关产业的人。
我们只要有点常识,就不会相信明代会有日本人跨海来抢劫。想想看,在帆船时代,远隔千里之遥的大海彼岸的日本武士,怎么会用长达十几天的时间航行到中国沿海来抢掠点生活品?
风吹不动帆怎么办?风向不对怎么办?淡水没有了怎么办?当时的日本人若果真来中国抢劫,其实武士的武艺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精通海洋的船长和水手。即使是用黄金悬赏,那时的日本武士也没有把握能到达中国。
我们都知道鉴真和尚六渡日本,五次失败,其中一次还被风吹到了海南岛;元代蒙古大军两次攻打日本,因从中国出发几乎不可能,只好从朝鲜半岛的南端出发,最后还是因为台风而失败;新中国的第一艘万吨巨轮首航日本就触礁沉没……日本船史著作《船的世界史》写道:“自公元630年到894年的264年间,虽计划派出遣唐使计18次,然而实际成行的有15次,其中得以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国的,只有8次。”
航海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500多年前非国家行为的乌合之众“倭寇”,却可以在大海上来去自由、从不失误,这可能吗?
关于海洋与人的关系,中国还处在“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的阶段,离文学的真实和深刻还有遥远的距离。
如果所谓的倭寇不被镇压,他们倒有可能创造出中国的海洋文学来。《倭变事略》是一本记叙抗倭事迹的日记类书籍,我在书中读到一个细节:40多个倭寇藏在一座庙里,后来他们全被剿灭,但他们在寺院的墙壁上留下了诗文:“海雾晓开合,海风春复寒。衰颜欢薄酒,老眼傲惊湍。丛市人家近,沙平客路宽,明朝晴更好,飞翠泼征鞍。”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海洋文学。
戚继光不走下神坛,成千上万被杀害的、以海为生的冤魂就无法进入历史,中国就不会有海洋文学。
“民族英雄”退场,“海盗”方可登堂
这张拍自桃渚古镇戚继光纪念馆的照片,使人心思复杂。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桃渚古镇,几乎全因“抗倭”而产生、兴盛,并声名远播。明代浙江沿海建造了41个卫所用以“抗倭”,桃渚古城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古镇上不只有戚继光纪念馆,还有“抗倭亭”、“抗倭陈列馆”等相关遗迹。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的化身,并被推上神坛。如今,北至天津、山东,南至福建、广东,甚至在远离大海的江西、安徽,各处都建有戚继光的纪念馆或是雕像。“抗倭”是一场虚构的民族战争。但笼罩在戚继光头上的光环不被摘掉,谎言就会继续,书写“倭寇”故事的海洋文学也就难以产生。摄影/袁蓉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