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世界地图
郝晓光编制的新地图南半球版,能直观地看到南北极
上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北极战略评估》报告,以较大篇幅采用了郝晓光编制的新版世界地图,清晰标出北极航道与中国的地理关系,标志着郝晓光的新编世界地图及其影响开始走向世界。
据了解,传统的世界地图使用了500年,以经线分割地球,使南北极地区严重变形且与周缘地区的关系不够明确,如同进入“哈哈镜”,严重变形。
2000年,武汉科学家郝晓光提出以纬线切割地球的新视角,并据此创造出“双经双纬”编制的《系列世界地图》。世界第一次在地图上精准、完整地呈现。该地图已指导南北极科考和国际航空,使北京飞纽约航程缩短8000公里。
变化:北冰洋成世界中心效果:
北京飞纽约缩短8000公里
北冰洋成世界中心
今年52岁的郝晓光是中科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的新编《系列世界地图》给人第一眼感觉是怪异。世界地图一般就一张,这组地图共四张,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各一张;且三横一竖,《南半球版世界地图》是竖的。
郝晓光介绍,他沿纬线横切描述南北半球的另外两张世界地图,于是世界地图变成了四张,两张沿经线竖切,两张沿纬线横切,东西南北最后构成一个整体。
《东半球版世界地图》右上方兀然突起一块,郝晓光说,这是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传统世界地图上,为保证地图上方是一条平线,该岛北端被切除了一小部分。而新编地图上,世界必须完整地呈现,一个都不能少,也不能残缺或畸形。
在郝晓光的世界地图上,加拿大、美国、俄罗斯、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冰岛等国的簇拥环绕,使北冰洋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效果:
北京飞纽约缩短8000公里
2002年以前,根据传统世界地图制定的航空路线,中国到欧美一律取道太平洋。2002年9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依据郝晓光编制的新编世界地图制定了通往美国的北冰洋航线。传统航线上,北京-纽约走太平洋距离为19000公里,而走北冰洋距离为11000公里,近了约8000公里,单程飞行比过去减少3个多小时。
据了解,北冰洋为亚、欧、美三大洲的顶点,拥有联系三大洲的最短航线,世界2/3的陆地和4/5的国家聚集于此,而且由于世界上主要大国和军事强国都在北半球,北极圈距离这些国家都有最短距离,从国防角度,航空和导弹飞行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郝晓光的新编世界地图之所以引起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主要研究国际和平与国际冲突,具体内容包括军控与裁军,武装冲突与冲突管理以及全球性和地区性冲突等)的高度关注,或许在于其战略性军事价值的凸显。
郝晓光的新编世界地图已越来越多地被科考和国防建设采用。我国南极北极考察的权威部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最早采用新编世界地图:2004年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远洋航行及2005年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该图均成为指示图,航线在郝晓光的地图上形成了一条完美的闭合曲线。
如果全球暖化致北冰洋消融,亚、欧、美三大洲之间的航线将缩短6000公里,航程缩短1/3甚至更多,巴拿马和苏伊士运河将无用武之地,世界贸易平衡将被打破,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都将发生重大变革。届时,《北半球版世界地图》将成为世界政客和商贾的掌中宝。
灵感:源于中国对联
郝晓光毕业于同济大学,专业是大地测量,在中科院武汉测地所研究大陆漂移学说时,关注起世界地图。
因为在中国版地图上很难看出太平洋东西两岸吻合,他要画出一张能让大多数国家、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富有美感,有实用价值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