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附近设有很多个站点,站点配有最为先进的监测仪器,24小时对其监测,一旦有喷发迹象,监测站就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尽早撤离。
马志飞认为,北京在地质灾害预警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建立了专业的监测机制、监测仪器,这些仪器会固定在几个易发区的位置,比如大兴、房山等,每个月监测坐标点的变化,是否发生了沉降。
此外,还有一些工程措施可以用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比如修建挡土墙,在容易滑坡的山区下面修建一面墙,给山坡反作用力,以使它免于下滑,保护房屋。还可以修建大量的抗滑桩,像钉子一样把松散的地方钉住。另外,也可以在泥石流的上方,也就是水的来源处植树种草,以减少水的动力,把土壤固定在地表等。
对于泥石流的治理,吴正华告诉记者,首先可以对地质进行区分监管,对于泥石流的高发区要进行重点监测,将次发区与高发区分开进行监测。其次,就是对河谷、沟渠的治理。最后是对洪水的疏导。一般是在沟谷上游以治水为主,中游以治土为主,下游以排导为主。通过上游稳定山坡防止山体滑落,并且进行适当的截水,在中游通过对洪水进行拦挡,保护山坡等举措,减少泥石流里的固体物质,从而控制泥石流规模,改变泥石流体的性质,有利于下游对泥石流进行排导,从而控制泥石流的危害。
此外就是要加强对雨量的监测,目前北京在泥石流的高发区周围都建立了气象站和自动雨量站,24小时对雨量进行监测,一旦监测到将要发生强降雨,就会立即通知各区县对人员进行疏导。
马志飞表示,对于一些地质灾害的鉴别,普通人依靠肉眼很难识别地表的细小变化,但细心的人们还是有能力了解地质灾害的变化,以便及时应对。比如,每天晚上七点半在天气预报之后都会有地质灾害预报,这是在依照当天天气情况影响下进行的预告。要是下雨的话,就不要一个人到山谷去游玩、野营,因为很容易发生泥石流。另外,不要由于好奇跑到一些尚未开发成风景区的野山坡,这些地方往往都是不安全的。
吴正华还建议,处于泥石流高发区的景区在雨季来临时就应该停止接待游客,并且在景区内做好路线管理,一旦在景区内出现泥石流等山石滑坡现象,便于游客逃离和救援工作的展开。即使雨天进入山区游玩,也应尽量远离河床和河沟地带,尽量不要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当洪水来临时,不要站在洪水垂直的方向,而是要向两边进行转移,并且要远离陡坡地带。
(责任编辑:KT)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