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自然地理 >> 自然生物 >> 正文  

野生大熊猫频临灭绝 失地大熊猫三代而亡?

来源:科学时报       更新时间:2011-11-5 9:15:20
 
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场出生的大熊猫幼仔“淘淘” 谢浩(新华社供图 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场出生的大熊猫幼仔“淘淘” 谢浩(新华社供图
汶川地震后被转移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大熊猫新华社记者 陈燮摄 汶川地震后被转移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大熊猫新华社记者 陈燮摄
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大熊猫新华社记者 陈燮摄 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大熊猫新华社记者 陈燮摄
本报见习记者 甘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渐渐侵入野生动物的生存领地。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正被扩张的道路切割得支离破碎,这让它们邂逅本就稀少的同类变得更加困难。 “天堑变通途”,为之欢呼的是我们,却给大熊猫留下生存的阴影。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首次开展国宝大熊猫的调查工作,并判断大熊猫种群数量为2000只左右。1985年,第二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约1114只。2000年开始的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最终确认我国存在1596只野生大熊猫。 2011年10月25日,国家林业局牵头正式启动第四次大熊猫普查工作。 闻名世界的中国国宝究竟有多少,特别是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及种群变化规律如何,至今仍无清晰答案。 新方法利于种群研究 2006年,长期从事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魏辅文的研究小组曾利用DNA检测方法对四川王朗大熊猫保护区中的大熊猫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最终确认在这里生存着66只大熊猫。这一数字比1998年第三次大熊猫普查的结果高出2倍。 虽然已有心理预期,但结果还是令人震惊,因为此前获得的大熊猫数量被远远低估了。 第四次大熊猫普查旨在查清第三次调查以来大熊猫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建立全国及省级数据库,并开展相关研究与评价工作。调查范围涉及3个省的16个地(市、州),野外调查面积超过320万公顷。 据介绍,本次调查首次大范围采用DNA技术识别大熊猫的野外种群个体,从而为发现更大的大熊猫种群提供可能。 “新方法能使调查结果更准确,却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发现更多的大熊猫。”魏辅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那么,那个曾经引起轰动的“66只”的调查结果又如何解释? “这并不代表数量增多了,而是由采用不同的方法引起的。”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工程师古晓东对本报记者表示。古晓东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大熊猫野外调查工作者。 明晰此观点的意义须追溯至第三次大熊猫调查。 第三次调查采用了我国大熊猫研究泰斗胡锦矗提出的“咬节法”。不同大熊猫咬食竹节的习惯不同,留在粪便中的竹节长度便不同。竹节长度和粪便之间的这种关系成了研究者区分大熊猫个体的主要依据。 但恰恰是由于粪便的原因,大熊猫幼仔往往不在咬节法统计范围之内。而DNA检测法刚好包含了幼仔、流动大熊猫的数量。 “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新旧两种办法所得的结果应该能够相互验证。”古晓东对本报记者表示。 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王大军认为,不能仅从调查结果上评价大熊猫种群的现状。“前三次调查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用不同方法调查的结果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正是考虑到这个因素,第四次普查仍延续使用传统的咬节法,以便与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 尽管如此,DNA检测方法的意义却不容忽视。研究者从野生大熊猫粪便中提取其肠道脱落细胞的DNA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将有助于鉴别出大熊猫的性别,判断个体间的亲缘关系。”魏辅文说。 在古晓东参与的一次调查中,用咬节法调查的结果显示一只大熊猫在相距较远的区域内活动。“一开始,我们认为不大可能。”古晓东说。后来,通过DNA检测法,他们准确找到了那只“不可能”存在的大熊猫,并推测它有可能受到了人为的追赶才跑到较远的区域。 “DNA检测法能帮助我们追寻到究竟是哪一只大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自然地理:

  • 下一个自然地理:

  • 美国科德角一月内百余只海豚搁浅

    太阳能灭虫器:喜看治虫不用药

    专家分析格陵兰岛岩石 推翻地球大

    X光扫描技术揭示菊化石内部细节(

    美研究员最新设计机器水母 可与真

    人类首次拍到最稀有灵长类动物灰

    为什么乌贼会喷“墨汁”

    《华夏地理》户外俱乐部钓鱼活动

    寻求刺激并非人类专利 蜜蜂也有不

    世界最小原始猴鼠狐猴亮相上海动

    摄影师抓拍海豚跃出海面捕食瞬间

    为什么箭毒木又叫“见血封喉树”
    自然生物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地震]关于青海玉树地震的作文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大胆猫鼬把摄影师当瞭望台四处
    普通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世界十大工程奇观 见证人类文明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海南中部山区热带雨林10年消失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维珍太空船二号万米高空完成首
    [航空航天]我国首个陨石坑认定背后暗藏利
    [宇宙探索]嫦娥二号将实现六大技术突破 7
    [航空航天]地球曾遭巨型宇宙耀斑袭击:能
    未解之谜
    [麦田怪圈]UFOTV【麦田怪圈追求真理】字幕
    [麦田怪圈]谷歌地球 探测 麦田怪圈视频
    [麦田怪圈]英国惊现巨大花朵状“麦田怪圈
    [UFO飞碟]揭秘UFO飞碟真实面目视频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专家称男人蹲着撒尿可保护前列
    [生物*医学]中国首个机器人医生面世 望破解
    [生物*医学]英研究人员称找到预测流产的新
    [生物*医学]科学家发现人体皮肤与蜘蛛丝混
    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图文:日本推出卡通主题的节能
    [动物趣味知识]被狗咬了打了针现在已经3到4个
    [动物世界]顽强生命 小蜗牛经鸟类吞食消化
    [动物趣味知识]怎样使母猪多产小公猪 
    科普文章
    [力学]高中物理 必修2 验证机械能守恒
    [化学学科信息]实验中的一些好习惯
    [化学教学教研]2011年北京中考网报分两时段进
    [力学]谁有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科学考古]秦兵马俑一号坑考古发掘 精工细
    [地球科学]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带研究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