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的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一群野生大熊猫,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对外界来说,一直处于神秘状态。10月底,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募4名“熊猫侦察兵”,走进这片原始丛林,对野生熊猫的生存状态进行调查。
“每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大熊猫就会下山,跑到村子里抓老百姓的羊吃,有一回把一个贫困户家里仅有的几只羊都吃光了。”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村的彝族汉子曲别刮虎说。
“据村子里的老人们讲,过去见到大熊猫就拿棍子打,后来大熊猫成了国宝,不让打了。如今家家户户都砌了很高的墙,把羊圈围起来,防止大熊猫半夜下山偷吃。除了羊以外大熊猫还会吃庄稼,还喜欢翻垃圾堆,把里面的剩饭剩菜剩骨头什么的找出来吃。”曲别刮虎的一番话让4名“熊猫侦察兵”惊呆了。
4名“熊猫侦察兵”从没有见过野生大熊猫,原来大熊猫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温顺可爱,也有凶悍的一面。“熊猫侦察兵”此行的任务是在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里安装红外相机,拍摄野生动物。
10月24日一大早,来自湖南、北京等地的4名“熊猫侦察兵”分两组向黑竹沟进发。据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周龙林介绍,黑竹沟在彝族语里的原名叫做“斯合”,意为“死亡之谷”。这里山高谷深,非常危险,向来被彝族人视为禁地,所以保护区内一直没有固定的彝族居民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这里发生过几次神秘的失踪事件,有人觉得这里和百慕大纬度相近,便称其为‘中国的百慕大’,这个外号传开后,敢进黑竹沟的人就更少了,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大熊猫的作用。”周龙林说。
10月24日下午,在经过近5个小时的跋涉后,“熊猫侦察兵”终于在竹林底下发现了野生大熊猫留下的痕迹。来自湖南的张君明和来自北京大学的管健鸿分别沿着黑竹沟内的乌木沟、太阳坪、老虎山一线深入茂密竹林进行调查,试图发现野生大熊猫留下的痕迹。
10月26日,在老虎山山顶,张君明和管健鸿分别发现了野生大熊猫的粪便和被大熊猫咬过的竹节。经过几天侦察,这些普通的“熊猫侦察兵”学会了通过熊猫粪便推测野生大熊猫的体重和消化情况,并了解到野生大熊猫部分生活习性。
对管健鸿和张君明这几位“熊猫侦察兵”来说,他们仅仅是临时“客串”了一下“熊猫侦察兵”的工作。在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内,有一支真正的“熊猫侦察兵”,即野生大熊猫监测巡护人员。
世界自然基金会工作人员蒋泽银说,希望通过“熊猫侦察兵”这样的活动,让这些参与者把保护区具体开展的工作传递出去,让外界更了解保护区这个特殊的群体,了解他们在从事这些野外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他们付出的艰辛。
在长年累月进行野生大熊猫巡护监测的工作人员当中,给“熊猫侦察兵”做向导的彝族小伙李时黑布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平常进山巡护野生大熊猫的线路更长,也更危险,为了更详细监测野生大熊猫生活状态,他们不得不露宿山林。在这期间,他们不仅要预防大型动物黑熊的袭击,也要提防一些小动物的侵袭,比如成群的蚂蟥。
尽管对野生大熊猫的监测工作非常艰辛,但这群巡护人员没有怨言。他们告诉记者,因为对大山的喜爱,对大熊猫的喜爱,他们才对这项工作怀有特殊的情怀。
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凉山山系是大熊猫现存六大山系之一,分布有大熊猫115只,占整个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的7.21%,黑竹沟保护区是大熊猫凉山种群的最集中分布区和最高密度区,区内有大熊猫33只。
据了解,位于四川西南凉山山系的黑竹沟自然保护区有黑竹沟、觉莫、勒乌三个保护站,现有工作人员30名。正是这些监测人员长年累月的监测,凉山山系黑竹沟野生大熊猫的真实面貌才逐渐为外界所知。
(责任编辑: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