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灵长类动物的面孔在形状和颜色上各不相同。图片来源:Illustration by Stephen Nash;S. Santana et al., Proc. R. Soc. B, Online Publication (2012)
从可爱的大胡子皇娟毛猴(图11),到长相凶恶且秃顶的秃猴(图1),生活在南美洲的灵长类动物的面孔在形状和颜色上都各不相同。
在这些差异中,有些能够给动物们提供适应性优势。例如,在伪装方面,棕色的皮毛要比白色强得多。不过,很多猴子的面孔模式非常复杂,并且会有多种颜色构成。
运用面部识别软件,研究人员描绘出了新大陆猴中129个猴种的面孔,并根据面部颜色的复杂性进行了排序。
随后,研究人员寻找到灵长类动物生活习惯的模式,并在1月10日的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辑》杂志上提出了一个假说:生活在小群体中或者独自行动的猴子倾向于拥有更为复杂的面孔,而那些生活在较大群体中的猴子,其面孔要简单得多。
原因可能是面部拥有多种颜色的猴子,诸如蜘蛛猿(图3),更容易引起彼此间的注意,从而使某个个体能快速地在同一个种群中认出对方,因为它们相互间的此类交流可能太少了,且相距很远。
而接下来的研究则会集中在猴子们能否快速地识别那些亮红色或者鲜蓝色的臀部皮肤这个问题上。
(闫洁 译自www.science.com,1月12日)
(责任编辑: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