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科学家试揭人类的“恐蛇症”之谜
人类的嘴唇为何是外翻的?
蟹类的食物[图]
鸟类的“婚姻”
鸟类的“假牙”
鱼类的“生儿育女”
鸟类行为篇之一:鸟类的睡眠(图)
鸟类行为篇之二:鸟类的声音(图)
鸟类行为篇之一:鸟类的预警和恐
鸟类行为篇之二:鸟类的本性和智
  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动物 >> 动物世界 >> 动物百态 >> 正文
  头足类的发光机理(图)  
属于水孔蛸类。但所有已知的水孔蛸都没有发光器官,而这种水孔蛸也只是雌性才具有较大的发光点。因此,这种稀有的章鱼被称为发光水孔蛸。

  科学工作者们对远海章鱼和普通的近海章鱼的发光曾作过一定的描述,达尔文就是其中之一。达尔文在乘“贝尔格”舰环球旅行时,曾在船舱内养了一只章鱼。到了夜里,章鱼的整个体表开始发出暗淡的磷光,显然,光并不是发自章鱼本身的某些器官,而是栖息在章鱼身体表面粘液中的发光菌。

  陆生软体动物通常是不发光的,可是有人发现一只栖息在果园中的蜗牛竟然也会发光,这件事引起过不少争论。当时认为,这可能是属于一种特殊的发光类型,还命名它为“发光蜗牛”。可是后来问题弄清楚了,在温湿的夜里,其它蜗牛和软体动物也能发出暗淡的磷光。原来与章鱼的情况类同,这些动物体表的粘液上都附生着发光细菌。

  追溯到千百万年前,乌贼的情况也是如此。那时,它们的祖先从临时居住在自己体表上的发光菌那里得到好处,因此就关切地为发光菌准备了舒适的住宅一一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发光器官,发光菌从体表迁居到了好客的主人套膜内,从此便永久性地居住在“发光囊”里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时间:2009-4-20 23:04:1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