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同性恋者是因为基因中“少根弦”
诺奖得主詹姆斯·沃森 个人拥有“
世界第一份“个人版”基因组图谱
我国科学家探索水稻产量之谜首次
智商与受基因控制的髓磷脂有关
人猿分离源于大规模基因变异
国际视点:遗传基因中的“侵略者
陨石中发现基因块 生命或与外星元
“关闭”特定基因可使实验鼠变“
加发现基因突变老鼠记忆力提高
  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动物 >> 生命科学 >> 正文
  基因图谱之父:科学不应成为个人赚钱工具  

提及人类基因组测序,我们不得不追溯到40年前的一只只全身透明、体长仅1毫米的线虫,正是对这种原核生物细胞凋亡的研究,为后来人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奠定了基础。那么,是谁一开始就对线虫发生兴趣,并对基因组测序进行着坚持不懈的研究呢?

他就是被誉为“基因图谱之父”约翰·萨尔斯顿教授。2002年,他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不久前,约翰·萨尔斯顿低调来到北京,可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被闻讯而来的“粉丝”———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和不同年龄段的科学爱好者紧紧包围。

科学应服务于大众

在英国驻华大使馆教育文化处与公众交流时,萨尔斯顿教授提出“谁在掌握着科学”的问题,并开诚布公地阐述了自己的科学理念。

萨尔斯顿认为,目前科学研究出现了一种循环模式,先是通过政府投资形成科学发现,然后形成知识让公众得以了解,等到应用阶段时,私人资金开始介入,使这个科学发现实现商业化。

然而,这个循环也出现了一种恶性发展的趋向,科学成为了某些人赚钱的工具。以医疗卫生领域为例,目前全球研发经费支出只有10%投入到那些导致人类健康威胁90%%的疾病当中。而1975年至2004年,世界上研发的新药总数为1556个,其中75%%的新药没有更多新的疗效,很多药物之间的药性非常类似。显然,研究做了不少,却没有真正解决人们所面临的问题,更多的钱被浪费掉了。

他说,造成这种情形的原由是垄断阻止了新的科学创新。贫穷地区的人负担不起昂贵的药费,科学研究正越来越为富人或富国服务。显然,科学在为资本“打工”。

他强调,科学研究本身是要帮助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

[1] [2] [3] 下一页

时间:2009-4-21 1:35:4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