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没能击中任何目标,对巴黎几乎没有起到任何破坏作用。
为什么德国悉心研究出来的新式大炮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后来才知道,为了追求超远的射程,他们把它发到了“平流层”大气内,而在当时人们对高空大气的了解甚少。而对出膛的炮弹,大气中的温度、密度、压力、运动状况都十分敏感,真可以说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于是本来应有巨大杀伤力的大炮也就成了被法军嘲笑的把柄。
在空间探测之前,高空大气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天文学家对流星的研究获得的。现在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流星“出现”(即发光)在离地80千米~120千米处,比此更高的地方,大气太过稀薄,流星体与空气的摩擦还不能使它发光,而在比此更低的大气中,则因为多数流星体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已被高温“毁尸灭迹”了,只有极少数较大的流星体才会有部分残骸冲到更低的10千米~25千米高空的地方。当然此时它们已是强弩之末,原先的“宇宙速度&rdq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时间:2009-4-21 17:25:15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