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如,1946年10月9日旭日东升时,肉眼看来平淡无奇的天空中,天文学家用雷达“见”到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流星雨,每分钟出现的流星达150颗。
让人意外的是,从1954年起,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流星余迹来进行无线电通讯了。这种通讯方法有众多的优点:它的接收设备简单,所以成本低廉;它可靠性好,方向性强,相互干扰小;它通讯的容量大,更因为它是突发而至的,加上地域性强(只几百千米范围)、保密性能好,因而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青睐。虽然它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由于信息只能断断续续的发送(一次流星时间太短),所以信息常会延迟送达;每次通讯也有很大的随机性,不利于飞行状态与自动化设备的遥控。但近年来的发展还是相当迅速,并开始从军用扩大到了民用。特别是用一种“流星-甚高频脉冲系统”来进行呼叫,尤其是当灾难突降、电话中断、电力受损等紧急情况出现时,它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所以现在其业务在国际上正稳步增长,其前景也一片叫好。
上一页 [1] [2] [3] [4]
时间:2009-4-21 17:25:15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