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全球变暖催生致命的“海洋打嗝”
可治疗胃病和消暑的“魔鬼辣椒”
珠江出现会攻击人的“鸭嘴怪鱼”
在蟑螂身上竟找到的“无价之宝”
中国科学家叶笃正获得世界气象界
科学家首次发现阳光对小行星的“
个人基因图谱:一座新的“金矿”
探密飞向宇宙深处的“旅行者1号”
神秘的金星 有趣的“金星凌日”天
金秋的“约会”--神舟六号缘何
  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天文 >> 天文天象 >> 正文
  恒星的“指纹”——光谱(图)  
最亮的天狼星的光,也仅仅是太阳光的100亿分之一。然而,要了解恒星的物理本质,还非得在恒星的光中“作文章”不可。1825年,法国哲学家孔德断言:“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对不能得到的知识。”但是30多年后,天体分光术和照相术的发明,为天文学家们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对恒星光谱进行分析研究创造了条件。

  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分光镜将恒星光分解成连续光谱,再把这种光谱拍照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即可发现,原来每颗恒星光谱的谱线数目、分布和强度等情况均不一样。这些特征包含着恒星的许多物理化学信息。这一研究方法开创了研究恒星物理化学的新纪元,从此诞生了天体物理学。这是现代天文学新的生长点。

  到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已经对50万颗恒星进行了光谱研究,并对恒星光谱进行了分类。将恒星光谱分成主要七种类型(见表1)。  通过对恒星光谱的观测和分析研究,才使我们了解到恒星表面大气层的温度、压力、密度、化学元素的成分、质量、体积、自转运动、距离和空间运动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迄今关于恒星本质的知识,几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时间:2009-4-21 17:34:0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