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从光谱研究中获得的。
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根据恒星光谱型和光度的关系,建起著名的“光谱—光度图”,也称赫——罗图( 见图1)。大部分恒星分布在从图的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上,叫主星序。其他还有巨星、超巨星、亚巨星、亚矮星和白矮星等类型。因此,赫—罗图不仅给出了各类恒星的位置特点,同时也充分显示出恒星的演化过程。赫—罗图成为研究恒星的重要手段之一。O、B、A型称为“早型星”;F和G型称“中间光谱型”;K和M型称为“晚型星”。一条恒星光谱,一般只有几厘米到十几厘米长。为了拍摄一颗恒星的光谱,天文学家们要在天文望远镜旁等待曝光几小时到几个夜晚。
细心的认星者一眼就能看出恒星的颜色不一样,有红色、黄色、蓝色和白色等,犹如五颜六色的明珠。恒星为什么有这么多种多样的诱人色彩呢?你是否有这样的常识:温度高的火焰是蓝白色,温度低的火焰是红色。恒星也是如此。不同颜色代表星体表面温度的不同。天体的温度不同,它们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时间:2009-4-21 17:3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