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全球变暖催生致命的“海洋打嗝”
可治疗胃病和消暑的“魔鬼辣椒”
珠江出现会攻击人的“鸭嘴怪鱼”
在蟑螂身上竟找到的“无价之宝”
中国科学家叶笃正获得世界气象界
科学家首次发现阳光对小行星的“
个人基因图谱:一座新的“金矿”
探密飞向宇宙深处的“旅行者1号”
神秘的金星 有趣的“金星凌日”天
金秋的“约会”--神舟六号缘何
  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天文 >> 天文天象 >> 正文
  恒星的“指纹”——光谱(图)  
都是从光谱研究中获得的。

  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根据恒星光谱型和光度的关系,建起著名的“光谱—光度图”,也称赫——罗图( 见图1)。大部分恒星分布在从图的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上,叫主星序。其他还有巨星、超巨星、亚巨星、亚矮星和白矮星等类型。因此,赫—罗图不仅给出了各类恒星的位置特点,同时也充分显示出恒星的演化过程。赫—罗图成为研究恒星的重要手段之一。O、B、A型称为“早型星”;F和G型称“中间光谱型”;K和M型称为“晚型星”。一条恒星光谱,一般只有几厘米到十几厘米长。为了拍摄一颗恒星的光谱,天文学家们要在天文望远镜旁等待曝光几小时到几个夜晚。

  细心的认星者一眼就能看出恒星的颜色不一样,有红色、黄色、蓝色和白色等,犹如五颜六色的明珠。恒星为什么有这么多种多样的诱人色彩呢?你是否有这样的常识:温度高的火焰是蓝白色,温度低的火焰是红色。恒星也是如此。不同颜色代表星体表面温度的不同。天体的温度不同,它们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时间:2009-4-21 17:34:0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