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陕西加大力度清除加拿大霸王花 集中销毁
  • 黄河下游出现奇观百里冰河绵延数十公里
  • 新疆阿勒泰地区大雪野生动物被困
  • 世界最大湿地潘塔纳尔沼泽地45年后将消失
  • 黄山送客松替身露面 十大名松今安在?
  • 四川旺苍县发现长达5200余米的地下溶洞
  • 冰岛特色是火非冰 间歇泉堪称世界奇观
  • 站在一碗形峡谷中的人群 布赖斯峡谷
  • 故宫博物院宫廷珍宝展:近距离接触宫廷生活
  • 圣殿被毁生活颠沛流离古村落改写犹太历史?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珠峰测量专家揭秘新身高:珠峰升降依然是谜<%=id%>

    从1975年的8848.13米到2005年的8844.43米,珠峰身高降低了吗?珠峰身高是怎么测量的?日前,记者对亲历整个测量过程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工程师孙占义和研究员陈现军进行了专访。 

        本报独家专访珠峰测量专家揭秘珠峰身高之谜 

        核心提示

        2005年,中国组织了新一轮珠峰高度测量,并于10月9日向全世界宣布:珠峰身高为8844.43米,同时教科书、地图册全部采用新数据。
    从1975年的8848.13米到2005年的8844.43米,珠峰身高降低了吗?珠峰身高是怎么测量的?日前,记者对亲历整个测量过程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工程师孙占义和研究员陈现军进行了专访。

        复测·方案设计

        为复测数据加上双保险

        关键词:三角原理+GPS

        2005年年初接到测量任务时,很多测量人员并没有去过珠峰,对珠峰的相关知识也知之甚少,只能从资料上了解珠峰的情况。在对以前的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后,测量人员提出了很多创新和改进措施。

        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性,这次测量同时运用了两种手段。一种是以几何三角原理为基础的经典大地测量方法;一种是目前最先进的测高技术GPS,珠峰身高就是这两种测量结果的加权平均值。

        关键词:雷达+觇标

        虽然测量的主要技术如GPS、雷达都来自国外,但测量人员在原有的技术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和改进。

        由于珠峰常年被冰雪覆盖,因此在测量珠峰高度时,要把珠峰峰顶的冰雪厚度扣除从而得出岩石层的高度。在历次测量中,人们一般用插钢钎的方法来测雪深,当登山队员往下再也插不动的时候就认为下面是岩石层。孙占义说,这种方法并不可靠,因为雪层下面可能有一层坚硬的冰层,因此不同的人测到的雪深不一样。

        前年意大利曾用雷达来测雪深,但效果并不理想,雷达虽然能够测出某点的冰雪厚度,却不能告诉人们这一点的空间位置,不利于研究人员进行数据分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测量人员做出一项重要的创新,就是把雷达和GPS定位的数据匹配起来测雪深。

        国内外的历次珠峰高程测量都会在峰顶竖觇标,但这次觇标的设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精致、更复杂。

        觇标最上方的6个棱镜对于激光测距至关重要。为了保证山下的6个观测点都能够把激光垂直地打到棱镜表面,并顺利反射到观测点,测量人员对棱镜的大小、数量、夹角和倾斜度都进行了严格的设计。

        作为觇标的主要设计人员,陈现军对觇标每一部分的功能都了如指掌:觇标标杆被设计成红黑相间是为了增加区分度;觇标刚好设计成2.5米,是为了保证无论被放在珠峰峰顶的哪个地方,山下的6个观测点都能够观测到。

        复测·登山准备

        关键设备觇标 雷达GPS

        设置两个登山队

        根据登山情况、能力和任务的不同,这次测量任务设置了两个登山队。一队主要由西藏的专业登山队员组成,他们最有实力登上峰顶,因此他们带上了能够保证整个测量工作顺利完成的最关键的三种设备:觇标、雷达和GPS;二队主要由专业测量人员组成,他们带上了相对较重的北斗气象仪和永久标志等设备,如果他们能够成功登顶,整个测量工作将会锦上添花。

        4月18日,登山队员从珠峰大本营出发,在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甚至更高处进行适应性训练。5月7日,登顶测量队员完成训练,回到珠峰大本营,等待合适的天气登顶。

        觇标一改再改

        虽然在北京设计觇标时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但后来觇标又被修改了多次,尤其是觇标的固定装置。

        孙占义告诉记者,觇标下面是要钻进冰雪层的,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是在铝标杆下面安装一个钻头,由于两者的材料不同,不好焊接,因此在珠峰大本营使用的时候,一钻就断了。此后,觇标一改再改,当登山队员都培训完毕等待登山的时候,又在北京做了一个空运过去,时间非常紧张。因为始终不了解峰顶的雪是松散的还是坚硬的,到最后只好让登山队员带两套觇标固定装置上山。

    复测·成功登顶

        极限2小时关键40分

        与天气*一把

        孙占义说,这次测量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难题,而是源自于天气。5月初的天气并不好,5月底如果再登不上去,整个计划就完全泡汤。

        5月11日和12日,一队和二队先后抵达6500米的前进营地,此后就一直在营地等待合适的天气冲顶。8天后,一队才从前进营地踏上冲顶之旅,5月19日到达7028米营地,5月20日到达7790米营地,5月21日到达8300米营地,5月22日11点8分,一队成功冲顶。

        孙占义告诉记者,当时根据经验判断,5月20日那几天可能会有好天气,但只是可能而已,因此冲顶行为带有*一把的壮烈。

        关键的40分钟

        峰顶温度达-400C,风力9级以上,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人类在珠峰峰顶停留的时间极限小于2个小时。在这2个小时内,登山人员必须完成竖立觇标、测雪深、测峰顶高度三个重要的使命。

        带着厚笨的手套,登山队员用近半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把觇标固定到峰顶。为了便于雷达更准确地进行雪深测量,登山队员还要把雪地里残留的氧气瓶、器械等清除掉。完成这些工作后,登山队员真正实施测量的时间只有40分钟。这40分钟采集到了大量有关珠峰高度和雪深的数据,对整个测量工作至关重要。

        到12点20分的时候,队员接到马上下山的命令。孙占义说,当时如果不走,峰顶风力将达10级以上,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测完忘关GPS

        人们攀登珠峰到一定高度时,思维会变得非常慢,很多事情都会忘记。为了让登山队员更容易操作,GPS到最后只有开关一个键。

        孙占义说,登山队员在登珠峰前已经经过了多次训练,能够本能地进行开关操作。但在登上峰顶并测量完毕后,他们竟然忘记关其中一台GPS。万幸的是,这对测量结果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是别的过失,可能会让整个测量工作归于失败。

        测量完毕后,登山队员把GPS和雷达带下山,觇标被留在峰顶,下面的6个观测点对觇标进行了连续48小时的观测。

      复测·数据结论

        8844.43为历史最精确

        每次测量结果都没可比性

        一般认为,历史上国内外曾有9次珠峰高程测量。这9次测量大都是出于科研目的,有人测的是峰顶雪面的高度,有人测的是峰顶岩石的高度,并且方法、设备和依据的资料数据也很不同,结果也因此相差很大。作为中国领土,没有中国参与的测量结果并不会被中国承认。
    中国前后对珠峰测量了5次,但只有1975年和这次的测量结果被写进了教科书。

        孙占义说,此前国内外使用的仪器、技术手段都没有这次全,没有这次新。这次测量不是一个单纯的研究,而是一个历史数据,因此结果必须得可靠、客观。如果资金、时间充裕点,可能会有所进步,但从技术上来讲,这次测量数据已是迄今为止能够做到的、能够设想到的最理想的结果。

        测到的不一定是最高点

        孙占义告诉记者,这次得到的珠峰高度是指觇标所在位置的高度,但事实上觇标所在位置不一定是珠峰的最高点。由于珠峰峰顶是一个相对平缓的面并且有几米深的冰雪层,因此珠峰的最高点并不容易找到。登山队员看到的最高点一般是雪面的最高点,这一点却不一定是岩石的最高点。“如果要测到最高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孙占义说。

        珠峰升降依然是谜

        珠峰在升高还是在降低,不同的科学家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孙占义说,历次珠峰测量所指的最高点都不是同一个点,并且测量方法、设备不同,因此得到的数据并不具可比性。

        遗憾的是因为天气等原因,二队没能登顶,永久标志也没能带上珠峰。如果能把永久标志带上去嵌到岩石上,过10年、20年后,可以找到同一个点再测一次,这样就可以非常准确地知道珠峰到底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测高链接

        珠峰复测三大亮点

        2005年珠峰测量亮点之一,首次采用了光电测距,在珠峰峰顶竖立的觇标上加挂棱镜,引进了光电测距技术。亮点之二,首次采用了当代最先进的GPS技术。亮点之三,首次采用了冰雪探测雷达,对珠峰峰顶近20平方米的范围进行了扫描,获得了珠峰峰顶的雪层、冰层、混合层一直到岩石面的准确数据。

        珠峰第一次测量

        1852年,印度数学家和大地测量学家拉德哈纳特·希克达尔采用“大三角学”的测量方法,利用经纬仪,在远离珠峰230公里的地方进行了珠峰高程测量,得出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的结论。

        这次测量结果是29000英尺(相当于8839.2米),但是正式公布时,却宣布为29002英尺(相当于8839.81米)。为什么要随意加上2英尺呢?原来有关当局担心,如果将测量结果公布于众,人们会认为29000英尺是不准确的,有整有零才令人信服。

        中国5次测珠峰

        历史上我国曾经进行了5次珠峰高程测量。早在1966年,中国第一次成功测量珠峰的雪面高程为8849.75米。但是,这一测量高度只是昙花一现,未能成为珠峰高度的采用值。随后又在1975年、1992年、1999年和2005年进行了4次测量。其中,只有1975年和2005年的数据被写进了教科书。

        8848.13米沿用30年

        1975年,中科院、国家测绘局和国家体委组成400多人的科考队,进行珠峰高程测量。科学家测出珠峰峰顶雪面的高度为8849.05米,减去当时测量得到的峰顶0.92米的雪深,最终得出珠峰高度为8848.13米。在这次测量中,我国测绘人员首次将测量觇标设立在珠峰峰顶。8848.13米一直作为中国对珠峰高度的采用值沿用至2005年9月。

    2005年珠峰高程

        测量大事记

        ●3月10日珠峰高程测量队从西安出发

        ●3月29日峰顶测量设备觇标、雷达和GPS从北京启运

        ●4月16日登山指挥部第一次宣布登顶日期在5月10日左右 

        ●5月11日第一批登山队员出发,抵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

        ●5月12日第二批登山队员出发,抵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

        ●5月21日第一批登山队员到达8300米突击营地,准备冲顶;第二批队员到达7790米营地待命

        ●5月22日11点8分第一批登山队员成功登顶,峰顶队员竖立觇标,并通过雷达、GPS分别对觇标处雪深和峰顶高度进行40分钟的测量 。同时,山下6个观测点对觇标进行连续48小时的测量

        ●10月9日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为8844.43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