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在生物地层学上,一直被认为是“哑地层”的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层,最近终于“说话”了——我国地质科研人员成功地从这一地层中分析出较丰富的孢粉和藻类化石。这对该地层一直具有争议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主持该项研究的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国?u教授介绍,生物化石是地球的“书签”,能忠实地记录地球桑海沧田演变的每一页。在生物地层学上,人们通常将生物化石贫乏的地层称为“哑地层”。
长江三角洲在距今约2.5万~1.2万年间形成的晚第四纪地层中,存在着若干暗绿色、黄褐色硬质粘土层,而且特征鲜明,分布稳定。在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软土层地基中,该地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建筑地基难得的持力层,而且其所包含的古环境信息也是人们一直想得到的,因而该地层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
尽管许多研究者曾先后在不同地点、运用不同技术、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古土壤层进行过研究,但关于其成因却一直颇具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这些古土壤成土母质沉积时的古环境。持“水成沉积”观点的研究[1] [2] [3] 下一页
时间:2009-4-21 17:35:03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