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怎样为灾区环境“排忧解难”?
震后重建如何确保水库安全?
震后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为灾区防止次生灾害提供成像服务
  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天文 >> 自然地理 >> 正文
  震后灾区如何重建运输“生命线”?  
加了难度。那么,在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自然灾害对公路造成的破坏,是否不可避免?

  “绝对避免灾害是比较难的,但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杨晓光教授说,“此次地震中与地震带垂直的道路基本没有损毁,这为规划工作提供了借鉴。在我们进行具体规划时,就要总结地震发生的规律;设计道路的走向、选线时,就要考虑地震发生时可能的挤压、搓动等运动形式,避免道路遭到破坏,当然冗余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据史其信介绍,在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特别像处于地震带的四川汶川这样的重山、峡谷地带,在地震灾害下造成的道路断裂、桥梁塌瘫的同时,伴随泥石流、山体滑坡和隧道塌方,比一般地质情况的平原、丘岭,对道路交通的破坏和影响更为严重。因此,他建议:“对于灾区交通恢复和重建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抗震标准设计,甚至对重要地形环境下的公路、桥梁设计要超过标准的抗震烈度,如:都江堰—汶川公路处于地质、地貌条件复杂的地区,全线贯穿的桥梁、隧道比例占到80%,必须保证抗震烈度要超过原来设计的8度。”

  调研基础上出台新规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时间:2009-4-21 17:48:3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